四重顧慮讓新能源汽車“難接地氣”
新能源出租車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十二五期間重點扶持產業,但相對于家用轎車,消費卻普遍遇冷。百般好處的新能源汽車,為何遲遲開不上路?
行業規劃“接地氣” 新政扶持新能源汽車
與此前更加強調技術、產能和標準等行業支持不同,國務院9日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為達到2015年累計產銷量50萬輛目標,規劃首次強調,研究實行新能源汽車停車費減免、充電費優惠等扶持政策;有關地方實施限號行駛、牌照額度拍賣、購車配額指標等措施時,應對新能源汽車區別對待。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見效比較慢的財稅政策,行業規劃中提出的這些新政更加“接地氣”。這意味著,將來您要買新能源車的時候,可以不受當地限購限號的制約;而當您開上新能源車的時候,還可以享受停車和充電等方面的優惠。
八年的產業規劃能夠給出如此“接地氣”的政策,完全也是為了能夠更加鼓勵對新能源車“止步不前”的終端消費者,從而給新能源汽車、乃至嚴重“熄火”的車市以強大推力。
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2012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產銷狀況。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市場呈現出“先低后高”的成長趨勢,協會維持全年汽車市場銷量增長5%~8%的預計。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銷952.92萬輛和959.8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8%和2.93%。
與此前兩年憑借政策扶持出現的“躍進式”增長相比,中國車市已經從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的狂熱中冷靜下來,“在調整中低速增長”是業界對2012年車市的概括。
減速嚴重的中國車市需要一個新的“引擎”。新能源汽車被寄予厚望。
今年4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上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按照規劃,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要達到50萬輛,2020年超過500萬輛。規劃中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是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而新能源補貼僅限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
但一個現實問題是,目標數字與現實產量和保有量數據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1年中國汽車整車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8368輛,比上年有較大幅度提高。其中純電動汽車5579輛、混合動力2580輛。
河北大部分城市都沒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統計數字。從銷售端了解的情況來看,有限的幾個新能源汽車品牌,保有量在機動車數超百萬的城市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是為什么呢?擁有節能、環保等百般好處的新能源汽車,擁有如此龐大的產銷目標,為什么仍飛不到尋常百姓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