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半數本土品牌汽車或遭洗牌
在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外資品牌加大對中國市場投入,本土自主品牌遭受嚴重沖擊。昨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月度信息會上表示,中國汽車市場今后一段時間內自主品牌份額的持續下滑將不可避免。他預測,如果對外資品牌在中國的發展不加以限制,未來3-5年內將有超過半數的自主品牌被淘汰出局。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乘用車共銷售761.35萬輛,同比增長7.08%。但乘用車自主品牌銷售315.11萬輛,同比下降0.16%,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39%,占有率同比下降了3個百分點,降幅進一步擴大。從上半年分月情況看,自主品牌呈現明顯逐月下降趨勢,且每月情況均低于上年同期,6月達到上半年的最低點。
董揚認為,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各地陸續對購買汽車加以限制,而外資品牌則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擴產,這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迫使自主品牌只能向三四線市場下沉。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從2010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市場對自主品牌銷量的貢獻下降。北京出臺限購令后,奇瑞、比亞迪、吉利和長城四大自主品牌在該市場的總銷量驟降近七成,經銷商渠道也有所減少。
董揚透露,雖然政府通過支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研發的方式支持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但目前的情況是,自主品牌車企數量過大,研發過于分散,導致多數自主品牌的發展并不均衡。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自主品牌每年研發的金額并不低,整體研發的費用已遠超任何一家跨國品牌的投入。但分攤到數目眾多的自主品牌企業身上,實際研發的費用卻少得可憐,這不僅導致自主品牌很難掌握核心技術,同時也決定了多數自主品牌將不得不面臨技術和品牌的雙重考驗。
面對形勢嚴峻的自主品牌汽車,董揚認為,除了政府應支持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外,汽車企業也應該自己調整,并需要“抱團取暖”。目前自主品牌要在與國外競爭中生存下來,除了提高技術,提升行業集中度外,還應加強在細分市場領域的投入,揚長避短才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