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商們的出路在哪里?
構建市場風險管理體系
從去年9月份開始,隨著歐債危機不斷惡化,國內大宗商品卷入寒潮,價格普遍下跌。到10月底,鋼材、鋁、銅等基礎金屬的價格平均跌幅超過15%。這對于平均毛利不到1%的商品貿易企業而言,無疑是真正的嚴冬。甚至相當部分的企業在這次危機中一敗涂地,資不抵債,經營奮斗數十年的積累在一夕之間灰飛煙滅。
而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海地區從事鋼材貿易的貿易商頻頻傳出“跑路”、“斷貸”、“崩盤”等危機信號,不禁讓從業者共同產生一個疑惑:大宗商品貿易出路在哪里?
挑戰:矛不尖、盾不固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產生上述窘境最主要的原因是企業在價格風險管理方面,缺少相應的管理利器:新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既沒有打造好“市場分析預測”這把進攻的矛,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好“風險限額管理”這個防守的盾。
一般來說,市場價格風險指因產品價格的變動而使企業發生損失的風險,這一風險在大宗商品如煤炭、石油、石化、天然氣、電力、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農場品等市場上表現尤為突出。由于大宗商品市場價格風險的驅動因素復雜,且具備越來越強的金融屬性,企業經營面臨著的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對于多業務、多產品、多層級、跨區域經營的企業集團,其面臨的市場風險管理形勢更為復雜,市場價格風險的應對中,存在更為集中的挑戰。
矛尖盾固:“風險可控,提升收益”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市場價格風險管理的理想狀態是在保證企業穩健經營的前提下,找到收益與風險的最佳平衡點。
“風險可控”指綜合考慮市場風險敞口、對沖保值手段等因素,通過風險量化技術對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進行科學計量,利用限額等工具保證風險被控制在公司的承受度以內。限額工具能夠避免恐懼與貪婪這一市場價格風險管理中的頑疾。
“提升收益”指通過對各類市場價格風險驅動因素的量化分析,通過價格預測模型、決策支持模型等加強公司對市場行情的研判能力,從而提升經營收益。
大型鋼貿企業實踐
某大型鋼貿企業是國內鋼鐵貿易的龍頭企業之一,市場價格風險的波動對公司經營效益的影響非常突出。通過將量化分析技術用于市場價格風險的管理,該企業實現了如下管理收益:
• 建立市場價格預測模型,準確把握市場拐點。通過建立每月、每周、每日相結合的市場價格預測模型,提升公司行情分析與跟蹤能力,為采購、銷售、保值決策提供定量支持。月度模型使用基本面分析方法,可提前一月對中長期價格走勢的可能拐點提出預警,預警正確率高達80%以上;每周和每日模型使用技術分析方法,對短期價格拐點提前預警,預警正確率亦高達80%以上。企業實踐證明,月度模型對周期較長的采購決策提供了較好的支持,而每周和每日模型對于周期較短的銷售和保值決策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指導。
• 科學定義風險限額,量化控制市場風險,做到風險的可知可控。通過科學測算企業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并度量單位庫存敞口的風險,以定量為主的客觀方法建立限額管理體系。限額管理是保證企業庫存敞口風險可知、可控的根本手段。該企業實踐證明,限額管理體系避免了僅憑經驗管理庫存的盲目性,有效識別了部分經營實體的過高庫存敞口,及時降低了價格風險的損失。
• 建立止損機制、防止越陷越深。該企業通過建立止損點測算模型,減低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帶來的風險,利于企業保存盈利果實。該企業的實踐證明,止損模型可以在市場價格下跌中及時止損,同時又不會過分敏感,發出過多“噪聲”信號,影響企業經營一貫性。
• 機制配套、保障工具實施和應用。該企業參考國際企業的最佳實踐,從風險政策、組織、流程、人員等維度對市場價格管理機制進行對標優化,確保管理工具落地實施,見到量化成效。管理機制將分析預測、限額管理、止損機制過程有機結合,確保各環節客觀合理并發揮最大的協同效應。
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內鋼價仍將低迷。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國內大宗商品貿易商們應積極結構調整,提升行業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