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寒冬企業如何才能逆勢增長
從去年年底,全球光伏產品價格劇降,我國光伏企業也頻遭貿易壁壘,行業發展深陷寒冬。然而,作為我國光伏龍頭企業和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原料研發制造商,保利協鑫旗下的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在“寒冬”中實現了逆勢增長。
“2011年以來,全球光伏市場的終端產品價格劇降,多晶硅價格從去年同期的60美元/公斤,降至目前的26美元/公斤,中能硅業面臨巨大壓力。”總經理蔣文武說,“然而,我們多年來堅持實施‘內需倒逼機制’,以國內市場可接受價格為導向,持續科技創新、控制生產成本,使企業保持并進一步強化了行業競爭優勢。”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6年,中能硅業建廠之初,我國的多晶硅自給率幾乎為零,全球多晶硅售價從2002年的30美元/公斤瘋漲到2008年的300美元/公斤。由于價格昂貴,我國的光伏產品只能大進大出,專供海外市場。鑒于此,中能硅業長期堅持以我國內需市場的可接受價格,倒逼多晶硅生產成本,以使我國的光伏產業能夠效力于國內綠色能源建設目標。6年間,中能硅業把“價格瘋漲期”的豐厚收益全部投入再生產,總額達200億元,產能從建廠初期的1500噸躍升至6﹒5萬噸,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同時,每年投入不低于銷售收入5%的資金作為研發費用,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品質。2011年,中能硅業多晶硅的生產成本下降至19美元/公斤,實現了全球最低成本,產品單位能耗全國最低、全球領先。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光伏產能內需嚴重失衡,盡快打開國內市場應用的大門,才能找到解決我國光伏產業產能相對過剩的鑰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