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限購令來襲 疲弱車市再遭重擊
隨著城市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各大一線城市紛紛出臺汽車限購政策,近期廣州正式宣布實施汽車上牌限購。在為期一年的試行期內,全市中小客車增量限制在12萬輛。至此,“北上廣”三個中國一線標桿城市均發布了汽車限購政策,對于中國的汽車企業不啻為又一記重擊。
昨日,談及廣州汽車限購令,汽車業內人士分析,限購政策肯定會對車企的銷售有影響,逼得企業在差異化上下功夫。其實這兩年,汽車企業已紛紛開始在二三線城市暗自布局,提升銷量。“限購令,會將暗戰明朗化,掀起這一輪的汽車銷售大戰。”
“北上廣”限購一年少了新車百萬輛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出臺的汽車限購政策后,業內人士估算,每年將減少新車上路約百萬輛。
以廣州為例,過去每月新上牌車數量約在1.9萬輛,現在壓縮到1萬輛,每月減少約50%,全年約減少12萬輛新車。
2011年1月,北京公布“限購令”,每年配置24萬個新增機動車指標,市民需通過搖號中簽獲得購車指標。據統計,在2010年沒有限購時,北京全年新增機動車80多萬輛,去年凈增機動車的數量僅17.4萬輛,至少減少了60萬輛新車上路。
而實施拍牌政策十余年的上海車市,車牌價格不斷上漲,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5月份最低成交價達到6.4萬元,成為上海市民買車時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每年“攔下”的汽車增量約在20萬輛左右。
三個城市相加,限購令之后一年減少的新車大約在百萬輛,約為中國1800萬輛汽車年銷售總量的6%左右。
對于這個數字,有關人士表示,6%的份額顯示,三大一線城市對于汽車企業而言,更多的是品牌認可度的宣揚,已不是銷售增量的主力。
銷售網點重新布局 車企“不放過”縣城
從去年開始,針對北京等地的限購政策,汽車企業開始暗自重布銷售網絡。當時,東部沿海等發達地區的汽車保有量已開始露出飽和之勢,不少車企調整戰略,到縣域市場中找增量。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去年9月,神龍汽車開始部署,計劃用2年,在全國1978個縣域市場建經銷點,建不了4S店的縣城,就建只有銷售和維修的2S店,設立全國救援系統,完善服務備件供應體系,滿足縣域需求。至今,東風雪鐵龍已覆蓋了500個縣域城市中的274個,東風標致也“拿下”369個縣域城市。
因此,在去年上海汽車上牌拍賣、北京搖號的夾攻之下,神龍汽車總銷量40.4萬輛,同比增加8.24%,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又增長7.63%。
中部建新廠勢不可擋
昨日談起廣州限購,東風本田有關人士表示,肯定會有影響,“但看企業怎么消化。”
東風本田透露,在限購之后,更多地就要拼服務,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拼性價比。“我們在全國的300多個網點推出特色服務,包括快速維修、保養等。”
業內人士稱,當限購令生效時,消費者只有一次選擇機會,除了價格之外,汽車服務也成為重要考慮因素,逼得車企要爭奪新市場,就要提高服務的響應速度。
6月份,上海通用的武漢工廠正式奠基。當時,參加奠基儀式的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曾經提到,從沿海走向中西部,是上海通用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一次戰略調整,就是要在這一輪中西部的汽車市場大戰中搶先機。
不止上海通用,一汽大眾、雷諾、北汽等諸多汽車大佬,紛紛傳出到中部城市新建生產基地的消息,一時之前中部城市的汽車產業炙手可熱。
業內人士分析,到中部地區建新的生產基地,可有效規避限購政策對市場銷售帶來的沖擊,并開拓新的市場增長點,未來這將成為一種趨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