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廠商把持手機市場99%利潤
核心競爭力缺失
但是,如果所有廠商都從供應鏈平臺采購物料,那么生產出來的手機并不會有自己的特色。對于追求品牌核心競爭力的手機公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和別人不同,而這可以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達到。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國際手機廠商為了防止山寨和模仿,最常用的就是每一款手機都用不同規格的屏幕和外觀。這就意味著他需要手機屏幕生產廠商、手機外殼生產廠商單獨為其開模生產。這一方面提高了手機的成本,但同時由于往往會簽訂優先使用協議,這也避免的競爭。
國內獲得正規拍照的手機生產廠商有數百家,他們善于模仿,但精于計算成本。如果模仿一款手機還需要重新開模來做,這顯然不符合他們的成本計算,所以往往要半年甚至更晚,等該模具可以非獨家使用的時候才開始大批量模仿。
而對國內的這些手機廠商來說,除了一線廠商,其他都不具有規模優勢。如果物料都集中采購,物料本身已經是量產的產品,成本已經最低;而如果單獨開模或者單獨采購物料,依照他們的手機銷量,很難產生規模效應拉低一次性投入的成本。
事實上,現在單拼手機硬件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品牌的價值日漸突出。這也是小米手機成功的原因。而中興和華為能夠拿到運營商補貼,這一點也是大多數國內非一線品牌手機很難做到的。
業內人士表示,僅通過降低手機物料成本來獲取市場,不會長期在市場中占據優勢,也無法形成規模,手機市場走品牌化之路,加強技術研究才是真正的發展之路。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