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白皮書揭行業現狀 整合優化勢在必行
稀土污染
近日,國內稀土行業的首部白皮書公布,指出我國稀土行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其他問題。中國是稀土大國,以占世界稀土23%的儲量承擔著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盡管多年來中國稀土儲量一直在修正并大幅下降,但白皮書所說的23%的稀土儲量依然是創下了一個驚人的新低。
《中國稀土狀況與政策》是我國首部稀土行業內的白皮書,第一次公開全面介紹了我國稀土的現狀、保護和利用情況、發展原則和目標以及相關政策。
工信部稀土資源研究員安海軒指出,發布首部稀土白皮書,詳細分析我國稀土資源的現狀,意味著我國開始逐步規范稀土行業管理,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化機制和實施環境保護措施的政策意向。
稀土儲量算法各國不同
白皮書顯示,中國的稀土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23%。但發布全球稀土礦產資源的儲量數據的唯一來源是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礦產品概要》中的數字卻與此相差甚遠,根據其1990年以前發布的數據,中國稀土儲量占世界稀土儲量的比例為80%以上,1996-2001年發布的數據該比例約為50%。
美國地質調查局2002-2008年公布的《礦產品概要》中中國稀土儲量約占全球稀土儲量30%,2009年,這個數字亦被調整為36%,儲量約為3600萬噸。
對此,工信部稀土資源辦主任賈銀松表示:“美國地調局并沒有說明數據來源,我們認為不夠確切。”據賈銀松介紹,中國國土資源礦產部門專門對稀土儲量進行了核查,2009年儲量是1859萬噸,按此計算,約占23%。
“這沒什么,算法不同,數據渠道不同,肯定得出的數字也不同。”稀土行業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說,白皮書中23%的儲量應該是只計算了礦山的資源,沒有把一些尾礦壩內的稀土數量算進去,他說,一般在計算資源儲量的時候,只有礦山才會算做資源被計算在內,尾礦壩是不會被計算在儲量里面的,“近年來稀土開采得很厲害,只計算礦山資源,這個數字應該是合適的。”
前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稱,拿包頭來說,長期以來,稀土開采出來后,大約只會用10%-15%,剩下的85%左右就會放到尾礦壩(一種由尾礦堆積碾壓而成的壩體),“這部分資源其實是二手資源,因為是被已經開采出來的,所以這部分就作為已經消耗掉的資源,可以不算作儲量。”實際上,尾礦壩內的稀土多數都比原礦開采出來的稀土純度要高,“開采出來的時候已經把鐵拿掉了。”
安海軒也指出,造成我國公布的稀土資源儲量數據與美國地調局公布數據存在差異的原因主要是數據來源準確性和是否實地調差,“據公布數據來說,我國稀土儲量至少占全球稀土儲量的20%以上,但近年來我國大量開采,稀土儲量確實在逐步下降。”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1年,中國稀土冶煉產品產量為9.69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實際出口1.86萬噸。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應用和出口國,“中國在同步加強稀土開采、生產、出口管理的同時,保證了對國際市場的供應。”
但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顯然并不看好中國作為世界稀土最大出口國的角色,他認為中國目前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加強國內的環境保護,他說,我們的主張還是要走出去,可以讓外國人自己去開礦,中國也可以進口稀土礦,也可以去國外開礦,“中國在稀土開采的技術上還是一流的,國外開稀土礦,很多也是用的中國的技術,比如說澳大利亞在馬來西亞建廠,從選礦到冶煉等都用的是中國的技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