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番茄加工業如何走出虧損陰影
番茄醬加工
近年來,中國番茄加工業迅速發展,但因番茄產量不穩,供需嚴重失衡,番茄加工業全線虧損。
在第十屆世界加工番茄大會上,有人用兩幅圖來形象地揭示世界加工番茄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第一幅圖上是一艘滿目瘡痍的巨輪擱淺在油污四溢的海灘;另一幅圖描繪的則是一艘嶄新的小艦艇,天藍水澄,暢快游弋。
一位意大利番茄醬加工商說,到2012年10月份,全球番茄市場形勢將會明朗,而中國是關鍵性因素:如果中國產量真如目前預測的那樣在500萬噸左右,則2012/13年市場將面臨短缺;如果在500萬噸以下,則市場很可能會回到2008年以前供應偏緊的局面;如果為700萬噸或者以上,則市場還將持續低迷。
但是,對于中國加工番茄行業來說,供求重歸平衡、價格走出低谷,并不意味著“黎明”已經來臨。正處于行業快速成長期的中國加工番茄行業,單一依賴出口的銷售格局不可持續,必須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并重的格局轉變。
全線虧損
如今的國內加工番茄行業處于前所未有的低谷期:伴隨全球供需關系從2008年之前的略微緊張轉變成2009年的嚴重失衡,國際番茄醬價格從1200美元/噸的高位急挫至600-700美元/噸,最低甚至到達500美元/噸,致使90%產量出口的國內番茄醬加工企業全線虧損。
在價格杠桿的指引下,全球番茄醬主產國的產量逐年下降。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以業內公認的番茄制品定價產生地意大利為例,2009至2011年,意大利番茄加工量分別為575萬噸、508萬噸和495萬噸;2012年預計加工量為450萬噸,相比2011年產季下降9.1%。同時,近五年來,世界加工番茄制品的消費量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恒定增長,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這一增長速度更是高達15%以上。
但市場自發推動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對國際番茄醬價格從1200美元/噸到500美元/噸的暴跌,2010年全球番茄加工量從2009年的4232萬噸下降至3743萬噸,下降幅度超過11%。不過,這一大幅下降的態勢只持續了一年,相比2010年,2011年全球番茄加工量下降幅度不足千分之一。據業內推算,2012年,全球番茄加工產量至少要下降6%以上,才能使行業供需關系重歸平衡。
“這(下降幅度)很難達到,因為農業的種植慣性比一般行業大很多,尤其是在種植方式仍以小農分散種植為主的中國。”中糧屯河(600737)董秘蔣學工坦言自己的憂慮。
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外力推動加工番茄行業從產量嚴重過剩的泥淖中走出來。這個外力就是“限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