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房企突破財務安全底線 地產金融風險蔓延
受嚴格的調控政策影響,地產公司普遍出現資金鏈緊張情況,地產金融風險仍在蔓延,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在整個房地產行業才剛剛意識到輕資產轉型必要性時,綠城中國已率先飽嘗重資產高負債激進之痛。
6月8日,綠城中國宣布獲得香港地產開發商九龍倉近51億港元策略入股,交易完成后九龍倉將持有綠城中國24.6%股份,成為綠城中國第二大股東。綠城中國股東宋衛平、壽伯年、羅釗明的股權將進一步稀釋至25.45%、18.09%和5.4%。
業內人士稱,當前是房企轉型輕資產最好的時候。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盡管就行業整體而言,已經過了最壞的時期,市場風險有所釋放,但行業整體對外部金融資源的依賴度卻更高,一旦銀行、信托等金融系統出現壞賬風險,并導致對地產行業的信貸緊縮,將使整個地產行業出現源于金融系統而非地產市場的連鎖反應。
目前已經有六成房企突破了財務安全底線。
業內人士認為,“地產金融風險已經超越地產市場風險,成為下一階段地產企業面臨的最主要風險。”
綠城啟示:地產金融風險仍在蔓延
在經歷賣地、賣項目、賣股權之后,宋衛平首次對外界坦承,“這次調控對綠城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主要是沒預測到災難的長度和深度,我個人是有責任的,需要檢討,早知道有些地不買,有些資金準備得好一點。” 3年前還與萬科爭老大的宋衛平,經過危機洗禮之后,宋正式宣布,告別高負債時代,并將穩健和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在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中,綠城排名第46位,而重點關注并分析研究的上市房企僅50家,也就是說如果以財務安全作為評估體系,綠城中國排名倒數第五。這些被研究的房企均是銷售額30億以上的非多元化地產企業。
與綠城中國一起排名靠后的房企還包括濱江集團、魯商置業、中華企業、合生創展。在這些房企中,瑞銀5月25日發布研究報告將濱江集團投資評級下調至“中性”。因其認為,濱江集團短期財務狀況緊張,存在一定短期資金風險。據濱江集團財報顯示,該公司2012年一季度末凈負債率為108%,短期有息負債為15.7億元,貨幣資金下降至5億元。
此前高速擴張的魯商置業,去年就飽受高杠桿之困,頻頻向關聯方借款,目前已突破其財務安全底線幅度達49%;而中華企業目前的凈負債資本比為181%(凈負債資本比小于等于0為10分,以大于等于100%為0分),目前已突破其財務安全底線幅度為56%;合生創展則主要在現金流和短期風險頭寸上表現不佳。
據業內人士調研發現,在快速的行業波動中,激進的企業元氣大傷。“如果說2008年的調控由于持續時間較短,還沒造成什么實質性損害的話,那本輪調控中激進企業的效率水平和成長潛力都受到了較大沖擊。”
以綠城中國為例,2009年綠城的存量資產周轉率一度達到0.78倍,當年銷售額直追萬科,但2010年綠城存量資產周轉率減慢至0.45倍,2011年進一步降低至0.28倍,顯著低于同期大企業效率均值(0.45倍)。早在綠城此次轉讓股權之前,業內就測算出,低谷中綠城需使存貨和表外承諾資本支出減少20%才能保證其安全。2011年公司已轉讓了5個項目權益,回籠資金32億,2012年4月又以21.38億出讓上海綠城廣場項目,直至今年6月8日,九龍倉收購綠城中國24.6%的股份。
“這說明,激進的擴張并沒能讓公司獲得規模上的優勢(無論是銷售額的規模還是資產的規模),相反,效率的降低和資產的折價轉讓,損傷了公司的長期成長潛力。最后,激進的擴張大幅提升了融資成本,當前的利息成本已經超越了項目自身的潛在回報率,昂貴的信托融資實際上是股權人對債權人的補貼,公司整體價值也因此受到損傷。”
不僅是綠城,重資產傳統模式風險在行業內已不容樂觀。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稱,上市公司目前平均現金持有比例從2009年末的18%下降到2011年末的12%,平均的凈負債率從2009年末的31%上升到2011年末的65%;20%的企業面臨短期資金缺口,50%的企業面臨中期資金缺口,其中,30%的企業中期資金缺口達到總資產的20%。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