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產業如何破解發展瓶頸?
未來國內建筑節能市場的規模將越來越大,但因為建筑這個傳統行業本身的屬性,利益鏈條復雜,建筑節能產品的推廣遭遇發展瓶頸。
舊有的利益鏈條已經形成,新進企業如何突破?
一家進入建筑節能中央空調細分領域的公司,其管理者更是直呼,這里面太復雜了,新進者就算技術先進,節能效果好,如果不能突破利益鏈條,不能在合作方式上創新,也轉化不成項目和利潤。
舊利益鏈條
“地鐵里這么冷,如果能有技術調節一下就好了!”6月11日,一個剛參加完2012北京節能環保展覽會的人嘆息說。
“地鐵車廂是交通節能領域,估計得跟車輛生產廠攀上關系。”旁邊一人搭腔解釋。同樣都是節能,但道道很多,這或許是目前的現狀。
住建部目前確定全國近40座城市作為“十二五”期間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要求每個城市未來兩年內完成改造建筑面積不少于400萬平方米,中央空調是其中的能耗大戶,也是改造重點。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預計到2015年末,建筑節能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00億元,中央空調節能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40億元。
但是,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的北京衛星制造廠的新產品集成冷凍站,卻面臨著原本中央空調系統分別采購帶來的舊有利益格局難以突破的問題。
這款名為“神舟北極”高效集成冷凍站的產品,因為能實時調控用電量和溫度,相比傳統的空調,可以實現節能20%~50%,并節約一半的空間。目前,該產品已應用山東航天電子研究所星船載綜合樓、北京地鐵9號線郭公莊站、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新館、武漢新城國際博覽中心等建設項目。
但同時,集成冷凍站打破了常規工程項目由業主分散招標采購設備、由機電安裝公司現場安裝的建設模式。北京衛星制造廠廠長助理宗文漢說,最初公司產品是中央空調控制系統,廠家直接供應設備給業主,但是做集成冷凍站以后,就相當于北京衛星制造廠擔當空調的“總包”,但是原有已經形成的分包體制下采購的各項設備,可能并不完全適合集成冷凍站的需要,而要衛星制造廠單獨采購的話,成本也會上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業內人士稱,衛星制造廠的這種模式確實與傳統的利益鏈條不符。他表示,各種產品的采購都是肥缺,且用誰的產品都是長久關系,半路來一個新公司,很難有所突破。
當然,新公司也可以通過招投標承包整個工程。不過對中航集團旗下的公司而言,卻面對另一個問題:因為技術領先,國內就此一家,而招投標法規定至少有三家公司參與,才能進行招投標。所以還是得回到建筑業,尋找合作方。于是,問題又回到了最初:分包使得集成難度加大。
市場有多大
沒有人否認,建筑節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住建部《“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期末要建筑節能形成1.16億噸標準煤節能能力。僅考慮其中一項“北方采暖地區,實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按照冬季寒冷程度,國家對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的補貼為55元/平方米,45元/平方米兩個檔次。粗略計算,為實現此目標,補貼就達到200億的規模。
新能源建筑也是“藍海”,前有一直推行的“金太陽”工程,后有綠色建筑的規劃,政策都已完備。這些都屬于建筑節能的領域,規劃提出“十二五”力爭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25億平方米,新建綠色建筑8億平方米。這顯然又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建筑節能的范圍廣泛,具體市場規模更是大得驚人。不過,具體項目卻沒有那么容易做。
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學技術司韓愛興副司長就表示,此前建筑節能主要集中在新建建筑一塊,通過推行節能標準控制效果,不過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因為投資靠政府補貼,進展并不快。
幾家公司也表示,由于節能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而且業主能看到潛在的利益收獲,新建筑節能總體來說相對容易,但既有建筑改造則比較難。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相對于“十二五”4億平方米的改造目標,全國有改造價值的居住建筑有45億平方米。韓愛興也稱,今后將推進綠色建筑、新能源一體化建筑等示范項目的推廣。但他也稱,收到制度和投資機制限制,單靠政府補貼推進速度有限。
一家從事分布式能源的公司負責人曾分析,差別電價、高峰和峰谷電價不明晰,微電網也不夠成熟,造成節約下來的能源難以和電網互動,企業參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投資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新奧能源公司技術人員計瑞峰分析說,市場巨大是肯定的,但面對的都是重量級既得利益者,突破只能集中在新增的示范園區等。 業內人士也表示,在這方面,政府也應該發揮作用,不能僅靠市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