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鋼企虛假繁榮 18個國企不及一個外企
數據圖
隨著鋼鐵產能不斷增長,我國在全球鋼鐵銷售的份額越來越大,但與之不相稱的是利潤微薄,對國外礦石巨頭依賴嚴重。據前瞻網了解,2011年,力拓、必和必拓兩大礦山的利潤超過了中國77家大中型鋼企800多億人民幣的利潤總和。僅巴西淡水河谷一家,2011年的凈利潤為228.85億美元,相當于18個寶鋼,是同年中國A股上市鐵鋼企業合計凈利潤的7倍,等于A股上市鋼鐵公司過去5年的總利潤。
中國,這個“全球鋼鐵車間”曾給國外礦山帶來了數年的繁榮,但隨著經濟的回落和盈利能力不斷下降,如今顯得過于臃腫了。
隨著鋼鐵產能不斷的增長,以及鐵礦石一路漲價,中國市場在全球三大礦山的銷售收入中占比已經超過三分之一,成為三大礦山最大的“金主”。不過,仔細算一下“金主”的賬單,便知道,熱鬧是中國的,而利潤,是他們的。
中國鋼鐵行善補貼全球 為三大礦山尷尬“打工”
中國是全球鋼鐵最大的生產國,鐵礦石的需求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采購鐵礦石分為現貨礦和長協礦兩種?,F貨礦即國內采購價到印度進口到港價,長協礦是與三大礦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談判所確定的價格。中國對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的依賴度超過60%。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1年,我國鐵礦砂進口金額分別為337.96億美元、605.31億美元、501.40億美元、794.27億美元、1124.06億美元。而鐵礦砂進口均價,從2007年的88.22美元/噸,上漲至2011年的183.84美元/噸,五年時間漲價幅度達85.7%。
同樣是2007年至2011年五年間,我國鋼材出口金額分別為441.33億美元、634.42億美元、222.72億美元、368.19億美元、512.66億美元。鋼鐵出口均價,由2007年的704.43美元/噸,上漲至2011年的1048.82美元/噸,五年時間漲價幅度為48.89%,嚴重落后于進口鐵礦砂的同期漲幅85.7%。
隨著近幾年原料成本、人力成本等各項成本的不斷上升,中國A股上市鋼鐵企業的毛利率,從2007年的14.11%,下降至2011年的7.57%,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還繼續下降至5.37%。
高價進口原料,低價出口成本,一直是中國鋼鐵行業的尷尬,這種被稱為“中國補貼全球”的模式,隨著近幾年鐵礦石價格的急速上漲,越來越廣受詬病。
去年11月,業內人士稱:“中國鋼鐵產業產能嚴重過剩,而且產品附加值極低,高價進口鐵礦石,低價出口產成品,中國補貼全球,這種賠本賺吆喝的事盡量少做。
在鋼鐵產業,一度助長“中國補貼全球”狀態的,還有出口退稅政策,所幸的是,鋼鐵行業的出口退稅政策,在2010年得到了調整。
2010年6月22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宣布從7月15日起取消48種鋼材產品出口退稅,其中主要涉及的為熱軋、中厚板、帶鋼等中低端過剩品種。
“當時這個動作雖然短期造成了以鞍鋼為首的中國鋼鐵行業出口減少,但是對促進中國鋼鐵行業調整產品結構,減少全球對中國鋼鐵行業的‘吸血’,有著積極引導作用。”一位鋼鐵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網。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鋼鐵行業下游疲軟,高庫存和產能過剩嚴重,產成品低價出口的現狀短期仍無法改變。
今年 1-4月國際鋼價指數(CRU)一路上揚 1.35%,其中亞洲地區價格指數領漲3.45%,而中國鋼鐵價格指數卻穩中有降,降幅達 1.37%。鋼材出口均價自年初以來連續四個月下跌,4 月同比跌幅 3.81%,創下 2010 年 12 月以來最大跌幅。
中國鋼鐵行業雖然愈見“浮腫”,但給中國提供“飼料”的國外礦山,卻賺了大錢。
據前瞻網了解,即使不包括2008年力拓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數據,從2008年至2011年的四年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三大鐵礦石巨頭在與中國的交易中總共獲得了1530.24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而它們傲人的財務數據,不容置疑地顯示著,三大礦山,站在鋼鐵行業金字塔的頂端,中國的鋼鐵行業,一時仍難以擺脫“打工者”的命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