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萎靡 汽車業再掀重組風暴
隨著汽車行業庫存高企,政策受阻,效益下滑,國內汽車產業重組的風聲也愈來愈緊。市場委靡之時,往往是汽車產業推進兼并重組進程的最佳時機。
而重組正是中國汽車業一個近乎永恒的話題。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汽車產業集中度不高、規模效益不明顯等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最近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要利用一切機會推進中國汽車業的重組進程。尤其在整體市場表現不佳時,國家相關部門認為,汽車企業之間的重組訴求將會更加明顯。
今年,東風汽車或將打響新一輪兼并重組的“頭炮”,而海馬汽車、江淮汽車等在汽車業生死邊緣掙扎的企業,也被很多人認為只有兼并重組才是他們今后的出路。有業內人士表示,改變過去拉郎配式的重組方式,今后在市場杠桿引導下發生的重組案例將會越來越多。
我國汽車銷量目前躍居世界第一,但同國外汽車同行業相比,我國的汽車產業集中度還很低,遠沒有達到汽車工業應有的規模經濟水平。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1年,國內銷量排名前10位的汽車生產企業共銷售1609.14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7%。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汽車整車廠家170多家,也就是說,剩余的13%左右的市場蛋糕卻要由160多家廠家來爭奪。小而分散的競爭格局并沒有改變,這極不利于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產業集中度亟待進一步提高。可現實是,看似中國車企已經實行了現代企業制度多年,但多年來,車企數量有增無減,原因究竟何在?
業內人士說,目前,全國有2/3的省市將汽車產業確立為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已經有的還在不停招兵買馬、擴充地盤,沒有的更要拼命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彼此攀比。在空前力度的財稅和土地政策支持下,項目上馬到整車下線的時間紀錄一次次被刷新。不可否認,地方政府一直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推動力量,但在各自利益的驅使下,產業集中的市場趨勢被行政力量所淡化甚至遏制。
企業兼并重組是提高汽車產業集中度最有效的途徑,然而最大的障礙在于難以平衡地方部門的利益,條塊分割的地方主義成為阻撓產業集中度提高的絆腳石。由于汽車在地方GDP增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還要考慮稅收、就業、拉動消費等社會效應,因此,許多地方政府不愿意自己轄區內的汽車企業被重組兼并,導致不少產銷不足萬輛甚至更少的小廠,在地方保護的大傘下繼續著自己的造車夢想。
同時,業內人士表示,要想解決以上問題,走行政命令式的兼并重組道路顯然也行不通,最終還是應由市場來說了算。汽車產業重組是一種趨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