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務行業未來發展面臨的風險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近年來我國金融行業發展迅速,各種產業資本紛紛介入。從傳統商業銀行業,到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證券、基金、保險,產業資本幾乎無孔不入,向金融資本延伸的趨勢已然勢不可擋。
在所有的延伸形態中,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可以被視為產業資本延伸的最直接產物,同時財務公司又以其與產業資本的緊密結合和所處的不可替代的資源管理者地位,在產業經濟部門居于不可比擬的高端。
顯著的中國特色
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是帶有明顯中國特色的金融制度創新,它混合了其他產業銀行和企業集團金融服務機構的職能和政策,通過不斷的業務范圍拓展使自身的資產更加多元化,并日趨向企業集團外部關系人(諸如消費者、供應商及更廣義的買方)延伸自己的業務觸角。從這個角度來說,財務公司的勢力范圍已經遠遠超出了監管制度中“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定義范疇。
財務公司在資本紐帶上根植于產業資本,是由產業資本衍生出來的,因此財務公司本身不可避免地同時具有產業經濟和金融機構的兩重屬性。產業經濟屬性決定著財務公司的經營發展必然受到所屬集團企業主營業務發展的影響,隨其周期而規律性地運動;而金融機構屬性決定了財務公司的經營發展也要受到虛擬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受到諸如貨幣政策、證券市場、外匯市場起伏變化的影響。
盡管如此,歷史經驗顯示,擁有財務公司的企業集團抵御經濟周期波動風險的能力明顯優于沒有財務公司的企業集團,尤其是在面對此次金融危機時,財務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大量的集團企業在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和申請設立自己的財務公司。
準商業銀行化之路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一般說來,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的現實目的無外乎包括為企業集團及其成員單位提供更為便利的結算和融資服務;提升企業集團的內涵性增長能力、節約財務成本;多元化資產結構有助于抵御經濟周期風險;增強企業集團及成員單位的商業(市場)信用;整合內外部資源;提高主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強化集團管理,促進產業鏈和企業文化融合等。
基于上述目的,集團企業傾向于將更大的集團內經濟資源管理權和調配權交由財務公司行使,發揮其更突出的金融中介作用,提高財務公司對集團企業和成員單位經營活動的滲透程度。除基本的法定業務或服務外,還將諸如年金管理、債券發行、組建貸款銀團、戰略投資者引入等職能賦予財務公司,較大地擴張了財務公司的業務范圍。財務公司能做和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對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替代程度越來越高,促使集團企業金融和經濟資源的重新分配,換句話說財務公司的準銀行化之路已經越走越像。
三大挑戰
國資委在積極推動國有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的過程中始終強調,未來財務公司應當成為企業集團經營決策的中心、風險管控的中心、信息管理的中心、資金運行的中心、業務鏈條不斷整合的中心,諸多定位本質上是在強調通過產融結合,以進一步強化企業應對經營風險的能力。
財務公司行業在經過跌宕起伏的發展后,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較為穩定、健康的發展周期,同時由于諸多導向因素的推動,財務公司行業保持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在積極評價財務公司行業發展對推動企業集團發展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財務公司行業的發展還面臨諸多難題。
首先是風險管理能力的問題,財務公司行業雖然按照銀監會的要求,引進了大批的專業風險管理人員,但受限于自身實力,難以像商業銀行一樣,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建立起完備的風險評價與管理體系,但作為金融市場中平等的參與者,其所面對的風險或回饋給市場的風險又與商業銀行別無二致。
其次是財務公司根植于企業集團,沒有企業集團的推動,財務公司遑論發展,但是企業集團的管理者往往很難正確認識財務公司的金融機構特點,甚而將其僅僅視為自己的內部控制單元,這就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財務公司在經營中的偏好和取向,將實體經濟部門的周期性特征更多地投射到財務公司身上,做得過頭就會影響財務公司的長遠發展。
其三是行業發展的未來方向問題,財務公司行業的隊伍在不斷壯大,資產金額在不斷增加,其延伸業務觸角的沖動也不斷增強。發展壯大過程中,內部逐漸保守,缺乏進取意識,同時也阻擋了內部利益訴求的傳達。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