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普遍虧損 年內復蘇難望
2011年來,受全球經濟放緩,運力過剩影響,航運市場低迷,各大航運公司普遍虧損。“行業正處于艱難復蘇期”。6月6日,在中遠航運的股東大會上,其首席執行官韓國敏如是說。不僅中遠航運,包括中國遠洋、中海集運等一大批航運公司均出現業績明顯下滑乃至陷入虧損的慘淡局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一季度我國12家上市航運公司中半數虧損,共虧損50.02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額僅為9.56億元。
據A股航運上市公司一季度報告,我國12家航運公司共虧損50.2億元,而去年同期僅虧損2.8億元。為了度過行業冰河期,各航運公司在控制燃油成本、租船運營等方面“開源節流”。
物流航運“冰河期”
根據中遠航運財報,2011年公司實現利潤總額2.19億元,同比減少47.61%,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52億元,同比減少55.32%。今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78萬元,同比銳減98.48%。中遠航運預計2012年1~6月份累計實現凈利潤將同比下降50%以上。
從整個航運行業來看,諸多公司業績不濟。中海集運201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43億元,同比下降165.27%,今年一季度虧損14.54億元,同比大幅下挫了894.56%。中國遠洋虧損26.95億元,同比減少437.19%。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報,今年一季度我國12家上市航運公司中半數虧損,共虧損50.02億元。而2011年一季度航運板塊12家上市公司的統計,6家虧損企業總計虧損額僅為9.56億元。
中國外運在其年報中如是描述行業狀態:2012年對整個物流行業來講或許是更加艱難的一年,國際航運業呈現極度蕭條的景象,市場需求短期很難改善,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市場的低迷預計還將持續較長時期。
與此同時,海盜問題也是困擾航運業的一大難題,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一條船的贖金已經超過了500萬美元,航運公司每年的投保成本都要上千萬元。
“目前行業正處于艱難復蘇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具體多長時間還不好說。”韓國敏表示。
近日有消息稱,馬士基航運將重組,擬裁員400人。受此影響,近日,滬深兩市航運股普遍下跌,昨日中國遠洋跌1.65%;中海集運跌2.16%。
但中遠航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表示,行業的好消息是目前中國對外工程承包的量在不斷上升,尤其是亞洲、非洲、南美增長快速,從我們裝船的設備來看,其附加值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海工制造業的重心也在逐漸轉移到中國。
航企“開源節流”
為了度過行業冰河期,各航運公司也是八仙過海,在營收一定的情況之下,縮減成本成為權宜之計。而在成本控制方面,燃油成本非常重要。
韓國敏說,油價要占到總成本的40%以上。“今年燃油的價格對于每家航運公司影響都非常大,超出我們的預期,”他說,今年的1~5月份每噸燃油價格同比去年上升了100美元。目前,中遠航運每天都在選擇最便宜的加油港口采購,同時結合經濟航線和經濟航速相組合的方式,“同一天最貴加油港如非洲和比較便宜的鹿特丹相差80美元”。
韓國敏同時也表示,今年公司加大了租船的力度。“去年退役的船比較多,新造船補充又比較慢,所以今年加大了租船的力度。這個措施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施行來看,貨量增長超過8%。”
上述業內人士透露:一條新造船成本約為2000多萬美元,而船的壽命不到30年,廢舊的船通常的處理方式是拆了賣廢鋼,按照2011年的廢鋼回收價來計算,去年一條船可以收回1000萬元左右的廢鋼收入。
另外,繼馬士基率先提升亞歐線的集裝箱運價后,多個中國航運公司也跟隨提價,包括中遠集運、中海集運、長榮海運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