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項目扎堆上馬 產能過剩危機難解
用競爭擠壓落后產能
目前,中國鋼鐵業的發展環境已發生根本性逆轉:產能嚴重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全行業進入微利甚至階段性虧損的時期。在此背景下,為何還要投巨資上“兩廣項目”?這是社會熱議中的主要“一問”。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核準“兩廣”項目時,十分強調一點:兩大項目“都將在壓縮當地產能的基礎上實施”。換句話說,就是以淘汰落后、減量置換為前提,絕不新增產能。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到目前為止,廣東省已先后淘汰了廣鋼白鶴洞基地350萬噸產能和珠鋼200萬噸產能,“十一五”期間累計淘汰落后煉鋼能力1164.7萬噸。相關的淘汰計劃還將進一步實施。
此次,“兩廣”項目不僅直接設置了產能置換的前提條件,而且還將探索新的市場化的“淘汰落后法”,以先進產能的有序合理布局,來擠壓產能過剩地區的產能無序擴張空間,發揮市場化的抑制手段,解決中國鋼鐵業“北重南輕”的偏頗布局。
“北方有的地區既缺水、用鋼產業支撐力又不足,卻集聚了過多的鋼鐵產能,只能北鋼南運,增加了物流成本與壓力。現在直接在南方布局,用市場競爭擠壓落后產能,這就是倒逼式淘汰。”業內人士說。
產能過剩短期難改
其實,中國鋼鐵業放緩速度已經有些日子,3月便有鋼企準備養豬種菜的消息爆出。可是直到5月,中國鋼鐵日產量仍然超過200萬噸,也就是年產量可達7.49億噸,比中國此前的鋼鐵產量峰值還要高出10%。一些中國買家正在國際市場推遲鐵礦石采購,這進一步印證了中國出現鋼鐵供應過剩局面。
雖然今年前4個月中國鋼鐵出口飆升緩解了供給過剩的局面,但是一方面世界其他地方也難以消化這些供給,另一方面前4個月中國鋼鐵出口之所以飆升與中國鋼鐵降價有關,這些都使中國鋼鐵出口飆升難以為繼。
于是便有了這樣的結論:目前鋼鐵生產廠并沒有滿負荷運營,他們是有能力滿足一波鋼鐵基建熱潮所帶來的需求的。
據業內人士透露,批準這幾個鋼鐵項目的具體理由主要有二:目前產能過剩需要淘汰的是粗鋼,而這幾個項目生產的是精品;環渤海、長三角地區產能過剩不再布局,而兩廣地區等南方地區還需鋼鐵南運。
對于產業布局的問題,工信部原材料司鋼鐵處處長張德琛曾向記者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會優化產業布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原則上不再建設新的鋼鐵基地。其中,環渤海地區產能50%要靠外運,而這些地方資源緊張、環境壓力大、進口鐵礦石運距又遠,加大了運輸緊張的程度。
為了遏制產能過剩地區的盲目投資,我國會推進東南沿海鋼鐵基地的建設,張德琛表示,現在很多產能過剩地區的擴張產能都是沖著南方。東南沿海基地的建設如果在“十二五”時期能夠搞好,整個鋼鐵布局就可以基本完成。
可見,兩廣項目正是東南沿海基地建設濃墨重彩的一筆。
問題和隱患亦突出。中鋼協副秘書長屈秀麗表示,現在國內鋼鐵行業的問題是什么?就是產能釋放過快。今年市場一直不好,但是產能一直在逐月提高。效益這么不好,為什么還在生產?
屈認為,第一,這幾年整個鋼鐵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每年都在4000至5000億元,投下去之后必須要有產能,產能下去以后必須要釋放。第二,有一些中小企業憑著市場和成本優勢,加上一些地方保護政策,雖然有企業虧損,但是也有不少企業賺了錢,在賺錢的情況下自然還要增產。第三,鋼鐵行業的國有企業較多,若按照市場法則淘汰落后產能,現在很多國有企業都做不到。所以,目前“供大于求”的形勢短期難以扭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