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鞋業面臨新一輪倒閉潮
超市鞋柜
受成本上漲,利潤減少影響,自去年開始,廣東鞋企陷入重重困境,目前已進入生死存亡的關鍵期。前兩月東莞鞋類出口跌幅居各類產品之首,“五一過后,市場突然就像感冒似的,消費出現急剎車,現在做鞋真的越來越困難。”在日前閉幕的第22屆廣州國際鞋類、皮革及工業設備展覽會(簡稱“廣州國際鞋展”)上,廣東英吉麗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寶生談到鞋業前景時坦言。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四個月將是廣東鞋企的關鍵時刻,如果能成功熬過,則意味著大家愿意繼續堅守,否則有可能出現新一輪“倒閉潮”或“出走潮”。
氣候反常致壓力更重
廣東鞋業在2007年經歷的倒閉潮,至今仍讓不少業內人士記憶猶新。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信息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廣東有大約近千家鞋廠及相關配套的企業,因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政策調整等因素或主動歇業倒閉,或被法院查封,或外遷其他地區另謀發展。僅東莞1000多家制鞋企業中就有200家-300家倒閉。
雖然自2009年,制鞋業出現逐步回暖,但是去年開始,廣東鞋企又陷入了重重困境。作為廣東制鞋業基地,海關數據顯示,去年1-10月,東莞鞋類出口額負增長15.9%;今年1-2月,東莞鞋類出口額負增長10.6%,居各大出口產品跌幅之首。
“我們公司以外銷為主,今年以來銷售下滑30%-40%。”金巴帝鞋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健康表示,除了歐債危機持續、人民幣升值等原因外,全球氣候反常也是阻礙鞋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由于氣候反常,該冷的天氣不冷、該轉季時不轉季,導致零售商積壓了大量庫存,不敢隨意下訂單。”
除了訂單減少外,成本上漲也是廣東鞋企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廣東鞋業廠商會會長何貴玲表示,廣東鞋企超過70%以上都是以加工貿易方式組織生產、銷售,隨著土地資源、人工、原材料、能源、運輸、財務成本的增加,制鞋業中小企業利潤不斷下降。
“以人工成本上漲最為頭疼。”韓寶生表示,一方面,制鞋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即使實現了較高自動化,也難以擺脫對手工制作的依賴;另一方面,廣東鞋企與其他行業一樣,都面臨招工難的問題,現在3000元左右包吃包住也難以吸引工人進廠,但高出這個數企業就難以承受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