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醫藥產業兒童藥市場亟待政策扶持
兒童用藥話題,長期受公眾關注,但我國醫藥行業兒童藥市場卻因生產成本高,利潤低,品種缺乏,亟待政策扶持。
5月29日,國家藥監局組織召開“兒童用藥安全座談會”,與會專家稱,目前我國兒童用藥市場存在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不能滿足臨床需要的問題。此外兒童用藥安全也越管越嚴,去年的尼美舒利案,前不久優卡丹等藥被要求修改說明書都可證明。
兒童藥生產亟待政策扶持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3500多種藥物制劑品種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僅有60多種,不足2%,并且我國90%的藥品沒有兒童裝,目前國內專門做兒童藥的企業寥寥可數,兒童藥面臨品種和劑型劑量短缺問題。
據廣東省中醫院兒科專家袁美鳳教授透露,在我國市場上供應的藥物制劑中,即便在一般綜合性大醫院,兒科用藥也低于5%,兒童用藥市場存在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不能滿足臨床需要等現狀。究其因,一方面是由于兒童身體發育尚未成熟,體內代謝有其特殊性,使一些藥品不適用于12歲以下兒童。另一方面,在臨床研究中,兒童通常較難作為研究對象,因此往往缺少兒童用藥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資料。在臨床使用中,兒童用藥劑量大多是以成人劑量為基礎,結合兒童的體重、體表面積及年齡等換算而來,這給兒童用藥安全帶來了潛在威脅。
袁美鳳說,兒童新藥研發相當困難,因為在藥物上市前的臨床試驗中,很少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作為被試對象,試驗人數往往都不夠。
據座談會上提供的官方數據顯示,從用藥的不良反應監測來看,去年我國14歲以下兒童不良反應占全體病例的11.5%,嚴重不良反應占10.3%,維持近年來普遍水平。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華琳表示,兒童用藥缺乏是世界性難題,主要原因在于兒童用藥人群較成人少,兒童藥物開發周期長、利潤低、成本高、藥物評價難度大,企業研發生產積極性不足,導致專供兒童用藥的劑型較少。
國家應出臺鼓勵政策
對此,有醫藥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兒童藥要比成年人用藥要難做,除了兒童臨床試驗的復雜程序和風險遠高于成人臨床試驗外,很多兒童藥物的季節性較強,生產成本高,利潤低,這也導致很多企業不愿意投入財力或精力。而且目前藥定價機制、醫保制度、招標采購、稅收制度、審評審批等多個方面的政策上,并無在生產兒童藥上有所優惠,這也使得企業缺乏生產動力。
不過,對于小兒七星茶等一些兒科中藥來說,則相對占優勢。王老吉藥業有關人士稱,因為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驗方,無需新藥臨床試驗,國人也比較接受,因此風險較小。
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宋華琳認為,國家應建立鼓勵兒童用藥研究開發、生產的配套政策,如設立專項兒童用藥研究基金,為兒童藥研究開發、審評審批提供技術指導,設立市場獨占期或延長期,對兒童藥生產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等產業扶持政策。美國近年來就在法規稅收等方面做了多項修改,對兒童藥市場給予政策優惠,鼓勵企業研發兒童藥,特別是兒童罕見病的藥品,優惠幅度更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