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需求不足 我國紡織業出口形勢嚴峻
國內某紡織廠
今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受復雜經濟形勢影響,棉價下跌,效益下降,出口壓力增大,中國紡織業在棉價壓力下面臨丟失國際市場風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1~4月,全國3.67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6770.58億元,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7.43個百分點。實現工業銷售產值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7.62個百分點。
1~3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37.04億元,增速低于上年同期55.3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19.67%,虧損額同比增長120%。
其中,以出口形勢最為嚴峻。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1~4月,中國共出口紡織品服裝710.03億美元,同比增長1.07%,紡織品出口接近零增長。而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同比減少2.23%。
“壓力主要來自于國內外棉花差價。”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昨日在2012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紡織行業工人工資已經接近制造業平均水平。而當前,國內外棉花價差持續擴大削弱了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1~3月,歐美日三大紡織品服裝市場向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總額同比下降6.55%。
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不足,自2011年9月以來,國際棉花價格則震蕩下跌,與國內市場價差不斷拉大。截至2012年5月25日,國內328級棉價格為18853元/噸,比國際市場價格高5460元/噸。
“國內棉價走高使得紡服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在爭取國際市場訂單時失去競爭力。而這直接導致棉質產品出口全面出現負增長。”孫淮濱說,中國部分紡織品服裝國際市場份額已經轉移至其他國家。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今年1~3月,我國在美國和日本的紡織品服裝市場份額分別為35.58%和72.03%,較2011年分別下降4.55和2.92個百分點,其中以棉制產品的市場份額下降明顯。
同時,國內市場也呈現出走低態勢,內銷增速回落。1~4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較上年同期下降17.52個百分點。
“這些都將對中國紡織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國內市場格局造成沖擊。我們正面臨著一個‘爬坡換擋’的新時期。”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李進才說。
中紡聯預計,如果國內外棉花價格差不縮小,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將持續嚴峻。由于擴內需仍是今年宏觀調控基本出發點,預計衣著類商品內需零售額全年仍能夠實現基本增長,但實際增長水平將低于上年。
為確保紡織行業繼續實現平穩運行,中紡聯建議國儲棉放儲時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實行限價放儲,縮小國內外棉花價差。加快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完善棉花宏觀調控機制,實現內外棉價的市場化對接。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