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業陷產能困局 復蘇艱難
產能過剩的“困局”
導致粘膠短纖需求下降,價格下跌,是因為其下游——紡織行業受到較大沖擊。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紗線和面料制造企業開工率普遍降低,對粘膠短纖需求減弱。
“我都不知道該把這些粘膠短纖賣給誰。”張建平認為,粘膠短纖行業目前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背景才是導致虧損的真正原因。
2011年粘膠短纖行業產能擴張方興未艾,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從2000年至2011年,粘膠短纖產能已經由43萬噸增至290萬噸,十年時間行業規模擴大了6倍。
但是擴張背后隱患叢生。2011年紗線預計產量在2900萬噸,較去年增幅在7%左右,根本無法消化來自上游不斷擴展的產能。
除去澳洋科技以外,同樣生產粘膠短纖的上市公司在去年也均出現業績下滑的趨勢。
南京化纖去年凈利潤為1534.37萬元,同比下滑85.24%,粘膠短纖毛利率為-9.42%。新鄉化纖(000949.SZ)去年凈利潤為618.14萬元,同比下滑95.78%,粘膠短纖毛利率為3.96%,同比下滑8.91%。
*ST海龍則沒有那么幸運,去年凈利潤為-10.13億元,同比下滑148.37%,粘膠短纖毛利率為-8.02%,同比下滑141.57%。*ST吉纖(000420.SZ)去年凈利潤為-2.94億元,其中粘膠短纖毛利率為-20.73%。
可以看出,粘膠短纖在去年的價格下滑,導致諸多上市公司陷入困局。
復蘇遙遙無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去年化纖行業利潤總額增速僅為1.49%,很多企業虧損額顯著攀升,以粘膠短纖虧損最為嚴重。粘膠短纖行業在2009-2011年這三年間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11年基本上全面虧損。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直言,這是一盤“死局”。“按照目前的成本計算,粘膠短纖處于虧損狀態。從行業開工情況來看,目前大概六成左右,已經是歷史最差水平。唯一能破局的就是下游紡織行業的復蘇,但是目前來看壓根沒戲。”
他表示,從近期紡織品服裝需求狀況看,出口下滑顯示外圍趨弱,而國內消費接近零增速。
“在此背景下,化纖行業開工率難免降低,盈利能力也將下滑。3月份,我去杭州參加了一個化纖論壇,了解到的情況不容樂觀。”上述基金經理說,由于國內外市場需求仍舊增長乏力,原料價格波動加劇,新增產能加劇市場競爭,資源環境壓力和生產要素成本繼續上升,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整個行業都會較為困難。
對于相關企業而言,又該如何面對呢?
從今年一季報來看,情況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
在2011年年報中,澳洋科技預計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60%—90%,實際上其今年一季度虧損1942.53萬元,同比下滑了168.11%。
此外,2012年一季度,南京化纖的凈利潤為-2443.69萬元,同比下滑260.6%;新鄉化纖凈利潤為-5812.73萬元,同比下滑160.05%;*ST海龍凈利潤為-14927.04萬元,同比下滑165.84%;*ST吉纖凈利潤為-1725.99萬元,同比下滑195.22%。
業績下滑帶來的就是股價的大幅下跌。
截至5月30日,澳洋科技報收5.1元,較2010年11月的高點12.56元相比,已經跌去近60%;*ST海龍報收2.57元,較2010年11月高點7.72元下跌了66.7%。
另外,南京化纖報收5.79元,較去年4月19日高點13.4元下跌逾56%;新鄉化纖報收3.40元,較去年5月16日高點9.9元下跌了逾55%(復權);*ST吉纖報收3.36元,較去年3月11日高點9.37元下跌逾63%。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