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國內廉價航空市場 “航空大戰”在即
春秋航空公司低價航班
國內廉價航空市場,一直以來是春秋航空獨樹一幟。不過隨著國外航空巨頭登陸國內市場,這一局面或將改變。
隨著一份“世界頂級廉航75家公司”排名的出爐,位列第23位的春秋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秋航空”)再次引發了業內人士關注。這份排名出自于英國《航空雜志》,春秋航空位列第23位,領先于第24位的泰國亞洲航空和第33位的印度尼西亞亞洲航空。
春秋航空方面在昨日的采訪中表示,公司能夠得到快速發展,主要還是順應了中國民航業的整體發展方向的結果。隨著全球航空市場的持續低迷,中國市場的巨大活力具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亞航、捷星航空等諸多知名廉價航空公司都已紛紛開始大舉挺進,中國廉價航空市場或面臨下一個井噴期。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成本高昂且不可控等因素,國內廉價航空市場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培育。“國外的廉價航空公司進軍國內市場,更多只是一種差異化策略,還不足以撬動國內的廉價航空市場。整個市場仍然是一個做大蛋糕的過程。”
春秋航空逆市增長驚人
據前瞻網了解,《航空雜志》是以去年全年的客運量為基礎,對全球廉航進行了排名。排名前75位的廉航公司去年客運量總計達7.27億人,比上年增長約12%。按區域客運量統計,歐洲占37.1%,北美占29.5%,亞太地區占21.6%。
作為國家第一家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家廉價航空公司,春秋航空近年來的表現的確是“逆市走強”。上述負責人透露,從2006年到2007年,春秋航空盈利一路從3000萬元飆升到7000萬元。而據一位內部人士估算,按照春秋航空當前的經營情況,今年盈利或將突破5億元。
相比之下,國內三大航的日子卻并沒有那么好過。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國航2011年的凈利潤74.77億元,同比下降高達38.75%。南航、東航2011年的凈利潤分別為50.75億元、48.87億元,分別同比下降了12.58%、9.18%。今年一季度,三大航的凈利潤下滑得更厲害,差不多都下降了八成。
而背靠“春秋國際旅行社”的強大旅客資源,春秋航空的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廉價航空之路。據前瞻網了解,目前,春秋航空共有30架飛機,開通了60多條航線。“我們目前的策略就是要立足國內市場,通過低成本的服務,繼續擴大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上述負責人表示,隨著中國航空市場活力的不斷提升,春秋航空也會積極“走出去”。據他透露,春秋航空日前正在爭取開通上海到曼谷的航線,未來還會積極開拓日韓、東南亞等地的航線。此前,春秋航空還曾向證監會申請上市,其欲擴張的態勢不言而喻。
廉價航空市場大戰在即
不過,春秋航空的快速發展所反映的其實是廉價航空業整體的“逆市成長”。據前瞻網此前就從捷星航空獲悉,截至2011年6月30日計算的財年,捷星航空的基本息稅前利潤為1.69億澳元,刷新了紀錄,與上財年1.31億澳元的基本息稅前利潤相比,增長了3,800萬澳元。得益于總收入增長19%,以及捷星航空持續降低單位成本,本財年利潤比上財年增長29%。
而隨著巨頭們的紛至沓來,春秋航空獨樹一幟的格局也即將被打破。今年3月,三大航之一的東航已宣布與亞洲知名廉價航空公司——捷星航空一起,成立捷星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星香港”)。捷星香港的定位是以香港為主要運營基地的廉價航空公司,該公司計劃將于2013年以三架空中客車A320客機開始運營,并于2015年前將機隊規模擴大至18架空中客車A320客機。
雖然業內認為,東航此舉更多在于拓展短程國際航線,而非真正進軍廉價航空市場,但合作另一方——捷星航空卻“志”在中國。通過與東航的合作,捷星航空的輻射力將進一步延伸到中國眾多城市。
亞洲地區另一大廉價航企——亞航也正在加快步伐進入中國市場。目前,亞航在中國的航線已經覆蓋天津、廣州、成都等七座城市。
然而,在國內、國際航空公司紛紛搶灘中國廉價航空市場之時,業內人士卻并不看好。在他看來,目前國內的廉價航空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高企的成本讓廉價航空公司的存活變得十分困難。“為什么國內只有春秋航空一家在做廉價航空,就是因為成本太高了。如果沒有春秋國際旅行社的豐富客源,春秋航空說不定也很難存活。”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廉價航空的市場推廣仍比較困難,主要原因在于國內旅客對之認知較低,要求也相對苛刻,尚需較長一段時間來培育市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