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交織 房地產政策松綁難望
日前,國務院關于穩定房地產調控政策,以及市場回暖的消息,引多方猜測,認為調控政策即將松綁。但部分上市房地產企業預告的中報業績卻出現下降甚至虧損,這又頗令人困惑,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究竟如何?
有關人士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利好、利空消息交織,但不管怎樣,調控上的“松綁”是不可能出現的。
A “穩定”預示不再升級
前瞻產業研究院房地產分析師柳存遠說,“穩定”就是既不放松,也不收緊,而是維持現有的政策及力度。“提出‘穩定’主要是基于宏觀經濟出現持續下滑現象,而房地產牽涉到很多行業,對經濟的影響是相當大。因此,在目前情況下“需要‘穩定’”,楊紅旭說。
對于目前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城市出現房地產“量價齊升”的現象,柳存遠分析認為,可能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場預期調控政策趨于穩定,不再出臺新的調控政策;二是一些人認為房價已經跌得差不多,可以下手;三是開發商的降價促銷措施產生了一定的效應。“房地產市場降溫是影響經濟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穩定房產調控政策,表明管理層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穩增長’成為目前我國經濟工作的第一要務。”某證券所分析師張廣文說。
在張廣文看來,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它的啟動必須有大級別資金的推動,而目前的資金供應量是充足的。今年5月,四大行的存款增長情況同比下降了2700億元,不排除這些資金流到了房地產市場的可能。
此外,5月前3周,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在內的全國十大重點城市的新房成交量為56513套,比4月同期上漲22.6%,個別城市漲幅甚至超過7成。“北京等城市目前出現的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現象,確實讓人驚喜意。對處于冬天的房地產市場來說,這無疑是一線希望。”張廣文說。
B 房企中報業績下滑嚴重
張廣文說,“穩增長”并不等于“保增長”,“保增長”是被動狀態,2009年就是如此,當時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現在則是“穩增長”,意味著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因此,目前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不能與2009年相提并論,“4萬億投資計劃”不可能再出臺。
從目前房地產上市公司預告的中報業績看,有2/3的公司業績同比下降,有的甚至是虧損。”張廣文舉例說,如嘉凱城預計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虧損3.5億元,同比下滑4901.14%;*ST國興預告今年上半年虧損1540萬元,同比下降186.54%;天倫置業、深物業A、世聯地產、天業股份的業績也不佳。
張廣文說,今年房地產行業將真正迎來“洗牌”時期,一些資金沒有保障的中小房地產公司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由于整體盈利下降,部分前期土地購置成本較高、融資成本較大、商品房積壓較多的企業將面臨虧損和債務壓力、破產現象將激增。“現在斷定房價將延續上升趨勢為時尚早。”柳存遠說,因為目前的成交量還不足以推動價格持續走高。截至5月22日,北京商品房住宅簽約套數上漲15.2%,二手房住宅簽約套數上漲了30.24%,但這畢竟是個別城市出現的現象。如果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大多數城市都出現了這樣的現象,那么就可以肯定房市將轉向。
在柳存遠看來,今年是房地產調控的第三年,過去還能維持下去的中小房地產企業,現在已經“彈盡糧絕”。“可以預計,三季報的房地產虧損企業將比中報還要多,而今年年報的房地產虧損企業又將比三季報多。”柳存遠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