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寒意陣陣 鋼企如何御寒
產鋼大國“寒從何來”
很多鋼企談起市場困境,認為最大原因是下游需求疲軟。同時,成本上升影響了效益。
“房地產市場不景氣讓我們壓力很大。此外,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焦炭、水電價格不斷上漲,讓企業的日子很不好過。”河北一家鋼企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給一部分員工放假。
鋼鐵業的困境,是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一個縮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鋼鐵行業虧損或微利將持續至少兩年。原因有四:一是中國經濟調整至少還有兩年;二是作為鋼鐵需求大戶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一兩年內難有大的改觀;三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還要一段時間;四是鋼鐵業重組新生也需假以時日。
而在部分業內專家看來,鋼鐵業自身的產能過剩,是問題的關鍵。據估算,經過近年的快速擴張,國內已形成約9億噸的鋼鐵產能。在經營效益下滑的情況下,粗鋼產量依然大幅增加,鋼企出現“越虧越產”的怪象。
據悉,4月,全國粗鋼日產水平為201.9萬噸,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上升,并創歷史最高水平。
據前瞻網了解,3月份很多企業在實現盈利后開始刺激生產。“有企業剛看到鋼材價格略有回升就盲目樂觀,但沒有認識到這只是前期合理控制產量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非市場需求增長拉動。”張長富說,“企業必須頭腦清醒。如果一味盲目生產,有可能帶來鋼鐵業的災難。”
鋼鐵業如何“強身御寒”
“鋼鐵企業必須結束以量取勝的規模效益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朱繼民(微博)說,“全行業亟待通過改進技術、提高質量,大力發展節能、減排、降耗產品,加快實現由規模擴張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的轉變。”
多年來,鋼鐵業弊病明顯,結構調整、兼并重組作為業界開出的“良藥”,收效有限。下一階段,還需要增加藥力,繼續提高行業集中度。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我國鋼鐵工業有7000多家企業,其中生產粗鋼的企業達500多家,平均規模僅100多萬噸,前四家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27.8%,遠落后于美、日、韓70%至90%的水平。
“在新一輪競爭中,市場的優勝劣汰將更加明顯,鋼鐵業兼并重組會大大增多。”一業內人士說。
同時,要進一步規范鐵礦石市場秩序。據悉,目前我國鋼企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約為50%。在過去10年里,進口鐵礦石價格總共上漲9.4倍。為使市場規范有序,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日前在“千呼萬喚”中開市,各方希望該平臺能積極發揮作用,使鋼鐵產業上下游協調發展。
面臨市場不景氣,樂觀人士依然認為我國鋼鐵工業至少在20至30年內仍處于重要發展機遇期。據介紹,從1901年到2000年的工業化進程中,美國消耗了71億噸鋼材,日本消耗了38億噸,而我國同期僅為19億噸。中國鋼鐵消耗遠不及發達國家,市場潛力仍足夠巨大,我們應對此充滿信心,堅持調整產能結構,力爭盡快盈利。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