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受舊體制束縛 九成企業缺錢
據前瞻網獲悉,第八屆文博會近日在深圳召開,九成文化企業受體制束縛,融資困難。
本月19日,來自境內外的數十家媒體,云集于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宴會廳,正等待一場文化產業與金融機構的“盛大婚禮”。
在這里,中國工商銀行將與深圳市政府正式簽署《文化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并將與深圳十余家文化骨干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而就在此前一天,華夏銀行、中國銀行山西省分行,也分別與沈陽文交所和山西廣電信息網絡公司簽署了數十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授信額度。
據前瞻網了解,在本屆文博會上,僅開幕首日便簽約43個項目,簽約金額達348.12億元。從投融資項目的簽約方來看,今年的突出表現是,不少大型金融機構開始介入文化產業。
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會長、深圳市出版發行集團總經理尹昌龍說,文化和金融就像一對戀人,雙方結合源自各自的需求,本屆文博會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打造金融與文化對接的平臺。文化產業急需“燒錢”舊體制束縛產業發展
“九成文化企業缺錢,當前金融規則主要是為工業企業服務,與文化創意產業有沖突,需要修改,改革過程中要避免金融混亂。”
深圳的文化產業金融缺口有多大?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近七成文化企業表示,目前深圳文化企業的融資環境較往年雖有好轉,但是融資額度和渠道仍然嚴重不足,僅有9.86%的企業表示融資沒有困難。
調查發現,深圳的文化企業融資主要用于三個方面,一是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二是拓展新市場,三是開展新項目。目前,銀行貸款是企業最主要融資渠道,占四成左右,其次是經營性融資和風險投資,企業平均融資渠道不到2個。
“文化企業在向銀行等融資機構申請融資時,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其中可抵押物少、抵押折扣率高成為了主要制約因素。”尹昌龍說,文化產業以高風險著稱,“嫌貧愛富”的金融機構對于這類產業長期興趣不足。
深圳市投資商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靳海濤表示,目前國家對文化產業內容管控制度,仍在制約著該產業的發展,應當簡化流程,充分解放生產力,在某些文化領域,應鼓勵其他資本的介入。“管控是重要的,但準入也是應該的。”
前瞻網還了解到,目前中國文化產業政策正逐步走向完善,2000年-2011年間,國家出臺了100多部配套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政策,但是與文化相配套的金融體制法規,仍十分滯后。當前國家的金融法規,主要只適合工業企業,不太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甚至存在沖突,這些法規被認為需要修改。
文化知識產權評估缺失全靠專家的聲譽與名望
投融資領域對于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評估存在不足,目前業內缺乏一個科學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評估體系。
文化與金融“戀愛”的過程中,還有諸多細節問題待解決。據介紹,當前投融資領域對企業的資質評估,主要局限于固定資產。對于“軟性資產”如知識產權的評估還存在不足,另外,目前業內缺乏一個科學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評估體系。
“文化產業知識產權價值太模糊了,我們都不知道這些創意值多少錢,誰敢去投資?”尹昌龍說。了解到,自2009年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成立以來,全國各地紛紛試水文化金融,創辦文交所漸成熱潮,目前全國已掛牌成立的文交所達20余家。然而,文交所的成立也沒有解決文化產品價值評估的難題。
由于文化藝術產品不是標準化生產的商品,對其價值的評估鑒定,一直困擾著產品交易。目前的鑒定機構并不具有法定地位,也缺乏對評估過程的監管,評估“完全靠專家的聲譽與名望”。專家認為,“要由公權力介入進行統一的資質認定,并形成評估鑒定的公共標準”。
文化產業也要講純潔政府、企業勿被“綁架”
前瞻網了解到,在當前誠信體系普遍匱乏的背景下,加上文化產業知識產權評估體系不完善,政府往往成了企業信用的擔保方。
業界人士表示,當前對于文化產業專項資金評估過程中,能夠得到政府文化產業轉用資金資助的項目,可能更容易得到金融業的關注,政府成為企業信用的擔保方。
“并不僅僅是覺得這個企業在政府那里拿了多少錢,而是你在政府那里拿到錢,說明你應該有價值升級的基礎。”一些專業投資商表示,目前形形色色的文化產品、文化企業品質良莠不齊,“一些政府和投資商,甚至都被"文化"二字綁架了。”
深圳市同創偉業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鄭偉鶴認為,在當前大談文化產業的時候,應該警惕文化產業的泡沫,“現在有一批人貼上文化產業標簽就可以去到處圈地,做文化產業園,講得很懸乎,把文化的標簽亂用,要警惕文化產業中忽悠的現象。”鄭偉鶴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