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價格不斷攀升 農民愁眉不展
最近幾年,我國農資價格不斷攀升。專家認為,長期來看,實現中國農業與農資行業平穩供應,除應向生產技術要效益外,還應改變化肥等生產資料粗放式的使用方式。
中國糧食大省山東省高唐縣固河鎮南劉村的村民劉迎春正在給小麥打藥,雖然小麥的長勢不錯,但她對化肥等農資價格的上漲卻有些抱怨:“春天小麥返青時,尿素50公斤才106元,現在漲到125元,每畝地一次施肥20多公斤,一次要多花10元錢”。
自去年11月份以來,中國的尿素價格連續6個月呈上漲勢頭。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尿素價格指數已由去年11月中旬的1134.73點上升到5月16日的1323.09點,上漲幅度達到16.6%。這也帶動化肥市場價格總體上漲。
氮肥價格的“失控”,已引起中國政府的關注。日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約請了國內32家尿素生產骨干企業,要求穩定尿素價格。
中國化肥行業近年來一直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利潤水平也比較低,為何今年會突然面臨供應不足、價格快速上漲?業內人士認為,短期來看是供需關系引起,但長期來看是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釋放。
山東省化肥協會會長楊春生說,今年化肥需求量并沒有明顯增加,而化肥的產能還是處于總體過剩的階段,并且一些大項目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將會投產。總體來看,價格上漲原因是原材料、勞動力等成本上升的積累釋放。
生產資料成本的上漲,不斷侵蝕著本就微薄的種糧收益,影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山東聊城市茌平縣馮官屯鎮農民趙玉軍表示,一畝地一年可種小麥、玉米兩季,在不算人工投入的情況下,一畝地一年也賺不到1000元,即使一年種10畝地,收入也不過1萬元,出去打工一年怎么也能掙2萬多元。
蔬菜方面,由于農資使用量較大,因此漲價可能性更大。統計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CPI同比上漲3.3%,農產品中蔬菜的價格同比上漲達到27.8%,成為推高CPI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為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中國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和措施,且力度不斷加大。日前,中國政府決定繼續提高2012年小麥、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比2011年分別提高8.9%和14.6%。
雖然化肥等農資價格不斷攀升令糧農憂慮,但化肥行業也有“難言之隱”。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2011年中國氮肥行業銷售利潤率只有4.65%,仍有高達30.1%的企業虧損。
楊春生說,在農業產業鏈整體利潤偏低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各環節效益,必須不斷提高生產和經營效益。
據了解,目前化肥企業的生產效率參差不齊,以合成氨為例,能耗最先進的企業比最差的企業節約30%至40%的煤炭。
此外,還有專家建議要利用測土配方等措施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的尿素消費量已占全球總消費量約35%,大大高于中國耕地面積占世界不足10%的比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