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油價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處境艱難
據前瞻網獲悉,因油價高企,各航空公司利潤普遍下滑,虧損嚴重,處境艱難。
本月初,歐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漢莎航空宣布第一季度虧損3.81億歐元,并稱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3500名。
無獨有偶。香港國泰航空(下稱“國泰航空”)亦在5月7日發布公告稱,公司經濟客艙的收益率正面臨壓力,頭等及商務客艙收益率略為偏軟。基于此,國泰航空在最近幾周內頻頻出招自救:公布暫停招聘非空勤人員、向機艙服務員提供自愿無薪假、將經濟艙票價降低8%~10%促銷。不僅如此,國泰甚至還做好了最壞打算,即不接收新飛機。
放眼全球,許多航空公司在第一季度經營中的關鍵詞都是“虧損”、“利潤大幅下滑”。油價成本上升、需求疲弱、效益下滑——這些正成為航空公司面臨的共同難題。
最大的挑戰
“預期集團2012年上半年業績將令人失望。”5月17日,國泰航空行政總裁史樂山稱。
史樂山坦陳,為應對巿況轉變及艱難的營商環境,公司將盡量控制成本,包括減少可載運客貨量。并透露,國泰航空將于6月起向機艙服務員推出自愿無薪假,并將引入其他節省成本的措施,如取消非必要的海外公干,減少巿場推廣及信息科技開支等。“無薪休假”,這種“極端行為”通常屬于經濟危機中的企業自救舉措。作為香港航空業翹楚,國泰航空此番舉動耐人尋味。
據前瞻網了解,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份國泰航空公布年度業績時就發布過相似的預測。在當時,國泰稱“經濟不明朗的情況已持續至本年上半年”、“2012年將較2011年更具挑戰”。
顯然,經過一個多月后,情況并沒有太大的好轉。史樂山稱,自3月份以來,油價一直高企,貨運業務雖有短暫改善,但未有持續復蘇的跡象。而經濟客艙的收益率繼續面對壓力,頭等及商務客艙收益率亦略為偏軟。
“目前的困難局面并非國泰獨有,而是整個航空業均需面對的問題。油價持續高企正嚴重影響全球航空公司。就國泰航空而言,由于經營環境波動,唯有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短期措施應對,以保障我們的業務和國泰團隊的發展。”史樂山說。
這很可能并不是危言聳聽。5月15日,英國航空母集團國際航空集團(下稱“IAG”)行政總裁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亦持同樣觀點。他說,油價上漲是IAG在“2012年面臨的最大挑戰”。
威利·沃爾什舉例稱,2012年I-AG總盈利是5億歐元,而今年油價成本的增長就將達到10億歐元(從51億歐元增長到61億歐元)。
在2001年,油價為24.9美元,占到IAG運營總成本的11%;而在10年后的2011年,油價飆升至111美元,占到集團運營總成本的三分之一。“讓人驚嘆的是,幾乎是突然增長了一個很大的幅度。”他說。
國內航空公司的經營亦傳遞出相似信號。不久前,三大航相繼公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報告,幾家公司首季度凈利潤均大幅下跌。
其中,國航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降85.7%至2.39億元。國航解釋,這主要是受航油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匯兌收益和投資收益也較上年同期減少。
南航方面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3.19億元,同比下降74.19%。南航同樣表示,報告期內航油等成本上升、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帶來的凈匯兌收益減少,導致營業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三大航”(南航、國航及東航)的航油成本均超過總成本40%。
一位航空公司內部人士稱,盡管目前行業前景嚴峻,但相比之下,國內航企處境略好于外航,國內航線的表現優于國際航線。這是因為歐債危機對于外航及歐洲航線為代表的國際航線影響較為嚴重。而相比之下,國內航空公司通常可以爭取到政府補貼,還有燃油附加費的征收可以進行一些抵消。
不久前,民航局發出新通知,宣布自5月1日起,國產航空煤油出廠價從4月份的8061元/噸下調至7932元/噸,相應的航油綜合采購成本也同步下調129元/噸。這是國內航油出廠價歷經前3個月連續漲價 (累計上漲700元/噸)后的首次下調。
雖然此次航油價格下降的消息是個利好,但業內認為,因降幅較小,在可預見的未來,航油的高額支出目前仍是航空公司發展的絆腳石。
“考慮到今年為全球大選年,高油價短期難以消退。預計全年WTI原油價格維持在110美元附近波動。”前瞻產業研究院石油分析師錢春潮此前曾判斷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