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加工行業利潤微薄 虧損面擴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獲悉,國內銅加工行業因產能過剩,加工費快速下滑,人力、能源、財務等成本上漲,利潤日薄,虧損面正逐漸擴大。
銅加工行業位于產業鏈中游,連接上游冶煉和下游終端消費,其冷暖反映國內銅供需的真實狀況。在中低檔產品產能富余,下游需求疲軟,以及成本剛性上漲的多重夾擊之下,銅加工行業虧損面正在擴大。
寧波長振銅業有限公司營銷部負責人說,隨著近幾年大量企業涌入,銅棒、銅纜、銅管等通用產品開始陷入低價競爭怪圈,2010年以來,公司產品的產銷量總體變化不大,但毛利率下滑較快,“目前高精度產品的毛利率不到10%,公司平均產品的毛利率在5%以下”。
據了解,銅加工企業由于缺乏對上游的議價能力,普遍走的是“銅價+加工費”的經營路子,原材料價格波動和行業產能利用率,決定了行業的景氣程度。安徽新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屬貿易公司負責人,用“礦企吃肉、加工喝湯”,來形容上游銅精礦和下游銅加工這兩個行業的現時處境。“2009年到2011年,銅加工行業每年增加幾十家企業,大量作坊式的加工企業進入這個行業并沖擊市場,銅材加工費已經陷入無序競爭”。
蕪湖楚江合金銅材有限公司負責人程宏表示,銅加工大部分產品的門檻并不高,吸引了不少抱著“投機原料”心態做產品的企業進入,粗放型產品充斥市場,整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正快速下滑。
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00-2011年期間,國內銅材產量年平均增速接近19%,總產量從2000年159.7萬噸快速躍升至2011年1028.15萬噸,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目前國內從事銅板帶材加工的企業有300多家,年產量在1.5萬噸以上的企業只有9家,產業集中度較低。
而下游需求方面,近一年多來,家電、汽車、機械制造等消費增速放緩,銅加工行業的議價能力也快速喪失。企業大多反映,為了保銷量,加工企業都是以犧牲利潤來“闖關”價格戰,眼下最讓它們頭疼的問題就是不斷下滑的銅材加工費。銅產品的平均毛利率已跌到5%以下,個別企業甚至坦承逼近虧損邊緣,行業現狀不容樂觀。
除了銅加工費在快速下滑外,銅材行業還面臨人力、能源、財務、環評等各項剛性成本快速上漲,以及流動資金緊張等難題。
程宏說,往年公司平均應收賬款天數在一周左右,但今年這幾個月就拉長到兩周多,這就導致資金被占用,按照這種增速,國內不少企業肯定要被淘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