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開采產業混亂 國家將嚴厲整改
稀土資源是我國儲量最豐富也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但長期以來,稀土開采混亂,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資源被嚴重浪費,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對當前亂局正進行一場專項行動。
日前,美日歐對我國稀土出口政策向WTO提起訴訟,稀土再度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我國政府在積極應訴的同時,還對稀土行業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以致力于其可持續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稀土辦主任賈銀松介紹,按照國務院有關要求,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和海關總署分別牽頭,一場旨在解決稀土行業中存在非法開采屢禁不止、生態破壞和資源浪費嚴重、出口秩序較為混亂等問題的專項整治行動,正在稀土開采、生產、環保和出口秩序4個環節全面開展。
大干快上藏危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稀土產業分析師祝志軍介紹,國家將大力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會直接或者間接使用到稀土。眼見稀土越來越熱,各地刮起“大干快上”之風。“沒有規則和管理的無序開發稀土造成環境的極大破壞。稀土礦多為多種金屬的共伴生礦,生產1噸稀土氧化物要消耗7噸左右的強酸,開采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冶煉分離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毒的氣體、廢水、放射性廢渣等污染物。”
在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牦牛坪稀土礦區,眼前盡是翻起的地皮,還有洗選稀土后剩下的黃白色的污水池,遠遠望去土黃色的大山毫無生機,生態環境破壞相當嚴重。
張勝義是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他說,在江銅稀土開發之前,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牦牛坪就陸續有企業采礦,最多的時候達到100多家。從2007年開始,當地政府開始了對企業的整合工作。資源整合之后,四川江銅稀土有限公司通過招標擁有牦牛坪礦惟一采礦權,而政府則明確要求公司3年內不營利,先修復當地生態環境。據估算,整個治理費用將在6.8億元左右。
專項整治見成效
據介紹,稀土專項整治目前已取得了4個成效。
一是切實維護了稀土礦產開發秩序。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對稀土探礦權、采礦權進行清理,重新審核了已頒發的18本稀土勘查許可證和123本采礦許可證。加強稀土資源聯合執法,堅決查處私挖盜采、超指標開采等違法違規行為。
二是稀土違法、違規生產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全國共核查124家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有13家稀土礦山和76家冶煉分離企業因無計劃、超計劃生產及存在環保和安全隱患等問題,相繼主動或被責令停產整改。通過稀土生產秩序的專項整治行動,2011年9月以來,全國稀土月產量環比下降50%左右。
三是稀土企業環境保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有關部門對符合環保要求的第一批15家稀土企業進行了公告。促使稀土企業新增環保投入40多億元,改造完善環保設施。
四是有效防范和遏制了稀土出口走私的勢頭。各級海關通過規范稀土出口申報、加強出口歸類審價、強化風險分析與布控等,進一步加強稀土出口監管,有效防范并打擊了偽報瞞報、夾帶等非法出口及稀土走私行為。
行業整合促增值
據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縣副縣長朱國政說,“我們這里的稀土精礦在上世紀90年代最低每噸約為880元,目前是3萬多元。延長產業鏈、進行精深加工之后,生產出來的稀土永磁材料和拋光材料等能賣到每噸100多萬元,部分產品有時甚至能賣到每噸300多萬元。”行業洗牌令開采企業轉向深加工,使稀土產品價值猛增。
已入駐該縣稀土工業園區的茂源稀土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延伸產業鏈的受益者。其前身茂源稀土公司以開采為主業,企業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也不高。在國家加大稀土資源專項整治,要求“一個礦區只設置一個礦權”的背景下,該公司2009年12月將采礦權轉讓,進而轉型為高性能稀土拋光粉和熒光劑氧化銪的生產企業,企業效益大為增加。
前瞻產業研究院稀土產業分析師祝志軍指出,稀土科學開采是首要任務。雖然稀土行業的4大專項整治已初見成效,但持續利用仍然堪憂。過度開采、管理缺位、環境污染嚴重等諸多問題,還是不斷敲響警鐘。此后,稀土開采應該有更長遠的眼光,開發之初,就把環境保護放在成本計算之中,同時對稀土產品進行深度開發,以獲得更大收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