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爭奪國內食品市場 翻倍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獲悉,國外進口食品正日益蠶食國內食品市場。接連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讓進口食品趁虛而入,翻倍增長,使這一狀況雪上加霜。
“奧利奧1996年才進入中國市場,但是現在中國已經成為除美國之外的奧利奧最大海外市場。”作為世界第二大食品企業——卡夫食品(下稱卡夫)的中國總裁,肖恩·沃倫(Shawn Warren)對于卡夫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自豪,他昨日在上海表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卡夫業務增長的引擎。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中國零食市場也在快速發展,相對于國內品牌,外資品牌分享到了更多的增長果實。
根據卡夫財報,今年一季度,卡夫全球的有機增長為6.5%,而中國業務的這一數據則高達35%。在卡夫中國業務中,90%以上的收入來源于包括餅干、糖果在內的零食品牌。以奧利奧為代表的餅干更是卡夫中國今年一季度的增長明星。數據顯示,卡夫全球餅干業務一季度的增幅僅為8%,而中國這一業務的增幅為40%,其中奧利奧的增幅更是高達60%。
卡夫中國的輝煌業績正是得益于休閑食品在中國的高速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院研究員朱丹介紹,2009年中國休閑食品市場規模就達400億元以上,隨著“90后”逐漸成長為消費主力軍,去年和今年的休閑食品消費總量每年均以雙位數增長,高于食品行業平均增速兩成左右。另有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0年,包括巧克力、糖果和口香糖在內,中國糖果市場的年銷售額增長63%。
根據數據,截至2012年2月,中國糖果行業和餅干行業的年度增幅均為22%。
正在上海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SIAL CHINA,下稱中食展)也印證了這一增長。
發源于法國巴黎的SIAL國際食品展瞄準了成長迅速的亞洲市場,于1999年開始在中國每年舉辦一屆。今年展會的重點為“糖果和休閑食品行業”,法國SIAL公司總經理瓦萊麗·勞布里(Valerie Lobry)稱,“亞洲糖果和休閑食品市場增長勢頭正猛”。
據悉,約有28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中食展的“甜食與休閑食品”專區,這些參展企業多為國外食品企業或國外食品企業在中國的代理商。
“和奶粉一樣,進口食品在中國更好賣。”深圳一家從事食品貿易的公司負責人增祥明表示,近年來,由于國內食品安全問題不斷,進口食品在國內市場的增幅“基本上是翻倍在增長,有的甚至是幾倍增長。”增祥明認為,進口食品市場的不斷擴大已經吸引了多家國企加入到外資食品品牌中國代理權的爭奪中來。
不過,增祥明認為,目前民企因經營靈活,比國企更具優勢,未來進口食品有很大增長空間。同時,中國現在每家都只有一個孩子,對食品安全更為重視。進口食品因之又增加了很多優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