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持續低迷 七成重點企業利潤下滑
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今年前4個月汽車銷量同比繼續下滑,17家重點企業中僅4家利潤上升,高于去年同期。第二季度的首月未有起色,今年的中國車市走向將不容樂觀。
銷量仍呈負增長
昨日,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汽車產銷分別為164.76萬輛和162.4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2.4%和11.7%,同比增長7.8%和5.2%。
從前4個月的整體數據來看,1~4月汽車產銷643.19萬輛和641.75萬輛,產量同比增長0.47%,銷量同比下降1.3%。
雖然累計產量由一季度負增長轉為正增長,但銷量增幅依舊為負,只是銷量降幅進一步收窄。
中汽協副秘書長姚杰分析稱, 終端需求放緩,是中國汽車行業回暖乏力的原因之一,由此導致汽車企業經濟效益出現滑坡。
而中汽協會統計1~3月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主要經濟指標顯示,17家重點企業(集團)中,有4家企業利潤總額高于去年同期,11家企業低于去年同期,2家企業虧損。重點企業生產經營依舊面臨較大壓力。
“汽車行業財務費用飆升,導致利息支出增速極快,為企業發展帶來了不小的財務壓力,對此,希望宏觀經濟能夠通過降息縮減企業的財務費用。”姚杰稱。
終端市場銷路不暢給國內汽車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4月份,乘用車企業紛紛降低了產量。中汽協的數據顯示,4月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30.52萬輛和127.60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0.4%和8.9%,均低于行汽車業整體下降速度。
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的商用車市場更加低迷。4月商用車產銷分別為34.24萬輛和34.8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9.4%和20.6%,同比產銷分別下降9.6%和15.0%。
值得一提的是,商用車產品中,重型載貨車前4個月產銷下滑明顯。姚杰稱,前4個月商用車銷量比去年減少18萬輛,而重型載貨車就減少了13萬輛,是推動商用車整體下滑的主要因素。
自主品牌未見起色
車市一片哀鴻,而自主品牌仍然是重災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51.99萬輛,環比下降13.9%;累計前4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213.70萬輛,同比下降5.2%,而同期乘用車總體呈現正增長。中汽協助理秘書長朱一平擔憂地表示,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同比亦呈現持續下降狀態,未出現好轉跡象。
“前4個月自主品牌轎車同比下降10.7%,而合資品牌則同比上升6.7%,自主品牌退出的市場被合資品牌占了。”姚杰建議,自主品牌汽車發展仍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應通過政府采購、輿論宣傳、財稅政策引導,全方位引導其發展。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自主品牌車企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并沒有找到有效的突圍方式。
中汽協秘書長董揚認為,如今自主品牌汽車的質量其實已經有了大幅提升,但故障率依舊與八年前相當,品牌價格也未有提升,在品牌、服務方面依然與國外存有較大差距。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