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蔬菜種子產業奮起直追
種子對于蔬菜產業至關重要。作為中國最大蔬菜基地的壽光,目前不得不尷尬地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大宗蔬菜種子市場已基本被國外品種壟斷,國產種子占有率不斷下降。這種情況,在各地蔬菜市場也很普遍。
國產蔬菜種子市場為何萎縮?一是歷史原因:國內種業研究起步晚、起點低。以往蔬菜種子偏向大田蔬菜,并不以高端蔬菜種子為主,因此,許多菜品的國外種子優于國內。以番茄為例,國外品種產量高、耐儲藏,經過幾年的發展,幾乎就把國內番茄擠出了種子市場。二是國產種子質量得不到保證,銷售渠道趨于萎縮。菜農反映,國產種子魚龍混雜,有一些實際上是國外種子的二代種子,產量低、抗害力弱?;谶@一原因,壽光當地的農資經營龍頭企業東方譽源,現在基本不代理國產種子,只經營日本、荷蘭、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的種子。
外資種業壟斷的結果,一是進一步打壓了國產種子發展空間;二是出現“天價種子”,菜農為生產只能被迫接受。種子價格的上漲會直接傳導到菜價,因而有人擔憂,“長此以往,老百姓炒盤菜都得看外資種業的臉色。”
我們不拒絕來自世界各國的優良品種,但一定要抓緊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如何提高國產種子的研發能力是核心。國外的蔬菜種子研發皆由種子公司直接從事,采用的是集研發、推廣、銷售為一體的模式,并且大都以企業為主體,研究人員很快就能接收到市場反饋的信息。目前,中國農科院和天津農科院科研能力都比較強,但菜農反映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研發與市場相脫節,造成了種子研發的盲目性,菜農往往不愿用。而且我國蔬菜種業過于分散,改變這種“小”而“散”的局面,需要通過整合重組來做大做強。
因此,國家應加大菜種研發科研資金的投入,同時完善科研體制,使研發與市場更為緊密地結合起來,推動更多的企業投身菜種研發,提高我國蔬菜育種的自主創新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壽光的種子企業并未氣餒,而是在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中同國外種業巨頭展開了一場“長跑比賽”。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獲悉,壽光已經聚集中國農大蔬菜研究院、國家蔬菜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建起了我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蔬菜研發平臺。國產種子產業奮起直追,已經在部分品種和領域可以與國外種子抗衡,并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