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如何應對進口葡萄酒市場亂局?
進口葡萄酒市場混亂不堪
進口葡萄酒市場混亂不堪,每年僅生產24萬瓶的拉菲,在國內銷量卻高達200多萬瓶。而面對進口酒市場的亂局,商務部或將祭出利劍,凈化進口酒市場。
近日,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琦表示,商務部將要啟動進口葡萄酒反傾銷的調查,目前正在立案階段。除此之外,進口葡萄酒的產品質量也要進入中國的認證體系。王琦是在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舉辦的中國酒業營銷模式創新論壇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即使反傾銷成為現實,更多的將是影響低端酒進入中國市場。
反傾銷已有先例
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主席孫德漢2011年3月就提出,國外政府發放葡萄種植補貼和葡萄酒產品出口退稅等降低本國葡萄酒生產成本,以及極力擴大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等行為,構成了對我國進行傾銷的客觀條件,我國應建立起政府、行業組織和葡萄酒廠商共同組成的反傾銷機制,保護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常務副院長沈忠勛更早在2008年時就表示,為保護國內葡萄酒行業的長遠發展,面對“狼”真的來了的情況下,我們應建立相應的反傾銷預警機制,防患于未然。
張裕總經理周洪江在今年3月份的糖酒會期間也提出,國家對進口酒的管制較松,進口酒的市場也比較混亂,政府應該加強對進口酒的監管。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2011年全年酒類產品進口額達24.45億美元,同比增加58.12%,仍然延續了進口酒貿易的高增長態勢。
其實,類似的反傾銷調查并非沒有先例。美國干玉米酒糟大量低價進入中國市場以后,造成國內干玉米酒糟滯銷,嚴重影響我國酒精產業安全的形勢,釀酒行業協會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支持我國主要的玉米酒精生產企業,向國家商務部提請反傾銷調查,2011年2月份,商務部正式立案展開反傾銷調查。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中糧生化、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新天龍酒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國內干玉米酒糟產業提交了上述反傾銷調查的申請。
商務部曾向協會發函,征求是否“將進口2升及以下包裝葡萄酒關稅由14%下調至10%,其他葡萄酒關稅由20%下調至10%。”協會從行業實際情況和發展問題出發,分別向工信部、商務部提交了“關于不同意進一步降低進口葡萄酒關稅的函”。并就此事和寧夏、甘肅、新疆、山東等幾個產區溝通,希望能憑借產區政府的力量通過不同渠道將意見反饋到商務部等相關部門。
影響幾何?
“非常驚訝。”一位知名外資葡萄酒企業高層表示,進口酒目前在中國葡萄酒市場中所占的比例仍非常小,目前較快的增速,更多是緣于此前的基數較小,而且隨著進口酒進入中國市場,葡萄酒市場整體蛋糕也在做大。
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的沖擊是近日舉行的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年會期間的焦點話題之一。
長城葡萄酒母公司中國食品總經理欒秀菊也在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舉辦的一場論壇上提出,進口酒增速很高,對國產品牌是一種沖擊。
葡萄酒專家、深圳市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惠表示,此前在與業界的溝通中就已經提到過類似進行反傾銷的聲音。
王德惠表示,隨著消費習慣的形成,增長迅速的中國市場成了國外葡萄酒企業眼中的一塊肥肉,國內的葡萄酒市場形成了以拉菲等名酒為典型的過分炒作,以及一些低價“垃圾酒”進入中國國內市場的情況,不少國內企業也去國外做自有品牌以返銷形式進入中國市場。
王德惠提到,“垃圾酒”等現象對國產葡萄酒企業形成了非常嚴重的沖擊,相關職能部門早就應該對進口酒市場進行凈化,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不過,王德惠認為,即使在價格、質量上對進口酒進行一定的限定,對于國產葡萄酒企業而言也“并非天大的利好”,只不過進口葡萄酒的量不會那么大了,國產酒的市場壓力可以略小一些。王德惠認為,反傾銷即使成為現實,更多的是影響到低端酒進入中國市場。此外,有些國家的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還牽涉到我國與該國整體經貿合作,具體涉及到該國的反傾銷舉措如何執行還有待觀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