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價格”喪失優勢 服裝企業發力品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獲悉,土耳其、柬埔寨生產的服裝比中國服裝便宜20%,價格優勢明顯。
在廣交會現場,貼牌企業普遍反映利潤幾乎沒有,客商都是老客戶,相反做自主品牌的企業,展臺前則人頭簇簇,接單情況良好。
“中國價格”優勢漸退
吳金存是廣東新人類服飾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去年以前他的公司還在國外駐點,但外部環境逼迫他撤回,“十幾年來我一直幫國外客商做貼牌,像這種來料加工的模式,成本其實買賣雙方早就很清楚,一件衣服就掙幾塊錢。”
說起國外分公司撤回國內,吳金存表示,服飾門檻低,各國都有在做,金融危機前,大環境好,憑借當時的中國價格優勢,一期廣交會都能拿到最少不低于3000萬元的訂單,所以在國外設分公司方便洽談,現在貼牌生產利潤在成本高漲下幾乎沒有,只好退回。
來自廣州市博俊服飾有限公司的李潮熙算了筆成本賬,在東歐國家人工成本約4800元,中國現在是3000元,但加上700元的社保、200元的餐補等雜七雜八的費用,也接近東歐國家。
“中國產品這幾年的價格不得不水漲船高,相應地柬埔寨等國的價格就低了,兩者之間成本相差20%。”浙江溫州的參展商吳雅希接著說,“這還不包括柬埔寨等國出口是有關稅優惠的。”
品牌利潤高于貼牌3倍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在國際紡織服裝市場需求不穩定的情況下,2011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速有所放緩,在歐盟、美國、日本三個市場所占份額分別降低了1.4%、1%和2.2%。
在貼牌無生存力,中國價格難突圍的情況下,不少企業被逼走上品牌創新之路。上述商會也表示,近年來,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涌現了一批技術含量高、擁有自主品牌的出口產品,受到國際市場的歡迎。吳金存介紹稱,“目前工廠外銷市場雖還是以貼牌為主,但比例降為70%,30%已經逐漸在做品牌,國內市場則主要做品牌。”
廣東伽懋毛織時裝有限公司也是去年才開始做品牌的,其市場銷售部經理陳岱萍介紹稱,雖然公司成立二十幾年了,但一直是做貼牌,而在加上自主設計元素后,新客商逐漸增多。
吳金存表示,“做貼牌,工廠很容易就定型,一年做一兩個億就已經到天花板了,但做品牌的話,沒有銷售上限,而且利潤是貼牌的3倍至5倍。”李潮熙則表示,貼牌生產毛利只有5%,訂單越來越少,而自主品牌卻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