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銅業怪象多 需求不旺引人憂
銅價后市不容樂觀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未鍛造銅及銅材的進口量同比增長50.5%,達到136.1萬噸。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國內外銅價一直保持倒掛的狀態,目前進口銅每噸虧損幅度高達3000元,一季度時最高達到4000元/噸。持續不斷的進口加上國內冶煉企業產量穩步增長,下游需求卻是旺季不旺,銅價后市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3月中國進口未鍛造銅及銅材46.2萬噸,雖然環比2月減少2.2萬噸,但是繼去年11月以來連續第5個月進口量運行于40萬噸以上的高位。1~3月累計進口未鍛造銅及銅材136.1萬噸,同比增長50.5%。
怪象1:
國內外銅價倒掛 進口量仍居高位
中國旺盛的進口需求支撐了全球銅價,自金融危機以來,包括原油等多種大宗商品價格都經歷了大跌,直至目前依然沒有回升至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然而國際銅價表現尤其強勁,到2011年初已經升破金融危機之前的最高水平,并突破10000美元大關,雖然去年第四季度國際銅價有所回落,但目前的銅價依然與金融危機前的最高水平相當,在銅價大幅上漲的過程中中國的貿易商們功不可沒。
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國內的銅價實際上并沒有這么堅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最新銅期貨價格在8000美元/噸左右,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期貨主力合約報價在58000元/噸附近,算上海運費、稅費等,從國外進口銅每噸要虧損3000元人民幣,且這一倒掛現象自今年一季度以來已經持續了較長時間,最高時每噸虧損幅度達到4000元。
怪象2:
消費不旺國內庫存高企
進口源源不斷,國內的銅產量依然還在增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精煉銅產量為87萬噸,同比增加9.43%。而國內的銅消費情況并不樂觀,“4月份雖然已經進入消費旺季,但是下游的終端企業對銅價后期走勢不看好,拿貨的積極性不強,行業處在去庫存的過程中。”中國船舶華南公司負責人陳運欽表示。
供應量充足、需求疲軟的后果就是各地庫存飆升,南儲倉儲營銷部總監許坦煒透露,該公司倉庫的電解銅庫存在今年3月份達到4萬噸左右,這是該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水平,往年的正常水平只有1萬噸左右。
目前中國銅庫存總量在120萬~130萬噸間。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以及未披露的銅庫存規模至少在110萬噸以上,而國內銅冶煉廠及銅材廠的銅庫存量約在14萬噸。中金公司認為,庫存已很高,而二季度的中國終端需求可能會弱于過去幾年,因此中國銅庫存的下降速度會令人擔憂。
走勢預測
后市銅價繼續看跌
在庫存高企以及宏觀經濟前景不振的情況下,市場對銅價的后期走勢并不樂觀。本周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價重挫近4%,收盤逼近8000美元大關,為2011年12月14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昨日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滬銅主力合約全天跌幅高達2.53%,跌破58000元/噸的關口。
海通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陶金峰表示,目前國際銅價面臨多重利空壓力。市場預期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遲遲沒有動靜;國內房地產調控未見放松;中國各地庫存壓力大。昨日銅價盤整格局被打破,滬銅跌破59000的重要支撐,意味著新一輪下跌行情已拉開大幕,中短線下跌目標55000~55500。
探因
進口銅套取貿易融資 拆東墻補西墻賺錢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賠本賺吆喝的事情到底是誰在干呢?陳運欽表示,現在從國外進口銅確實無利可圖,加上國外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對于終端的加工企業來說未必合適。他認為,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還大量進口,可能與貿易融資有關。
所謂的貿易融資就是貿易商先向銀行交付進口電解銅總額20%的保證金,就可以開出90天或180天信用證。一個月后拿到電解銅現貨再快速銷售,相當于有了一筆60天或150天的短期融資。
這就好像是我們申請信用卡,雖然透支需要成本,但在急需用錢時人們會用信用卡套現。進行這種貿易融資的很多都是急需用錢的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內外銅價差以及信用證的利息即是短期融資的成本,相對來說可能成本更低,也比較方便,可反復進行,當信用證即將到期的時候又可以進行新的一筆交易。同時,企業還可以利用所融得資金投資其他利潤豐厚的領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