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企業亟需轉型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7.3%,達8593.7億美元。其中,出口4300.2億美元,同比增長7.6%;進口4293.5億美元,同比增長6.9%;累計貿易順差為6.7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數據顯示外圍經濟依然整體復蘇乏力,今年外貿順差將會大幅縮水,出口對GDP的貢獻下降。與此同時,出口依賴型行業面臨的壓力并非只是外需不振,還有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成本上升,兩項因素相加之后,出口依賴型行業縮減產能、等待需求回升后再度擴張產能的出路被堵死,加大創新力度、進行全面轉型是根本出路。
為了降低成本壓力,有些企業計劃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產能。這一行為固然能夠帶來一段“喘息”的時間,但是其成本優勢并不會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喪失,正如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難以長期持續一樣。隨之而來的是繼續轉移產能,而在此過程中,企業并沒有培育起自身的競爭力,也難以成為“百年老店”。
以典型的出口依賴型行業紡織業為例,紡織強國意大利的生產成本沒有任何優勢,但是其高端的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支撐其品牌的則是優秀的產品質量、高端的技術含量和經久而專業的營銷。業內人士舉例稱,意大利某高端品牌的面料能賣到69歐元/米,而中國上好的毛料出口到歐洲才100多元人民幣/米。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一個面料展上,意大利三大面料巨頭都來到了中國。在展出前,這幾家企業曾提出要求,從中國的面料展中分離出去,自己搞一個展覽,原因是其產品屬于精品、定位是高端客戶。最終,為了尊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意見,在展覽中組織了一個精品館,進入館內者都是經過挑選的買家和客戶。
中國的紡織業顯然遠沒有達到意大利的水平。在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之時,為應對外需下滑,國內紡織業縮減產能、降低開工率、降低庫存,但是隨著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2009年和2010年,紡織業又過上了好日子,產能再度擴張,這直接導致在2011年外圍經濟再度不振后行業陷入泥潭。一位行業協會人士稱,現在的問題絕不是去產能、去庫存那么簡單。
那么,出口依賴型行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還是要轉型。這大概是老生常談的話,但是真正這么做的企業很少,就像2008年的時候談轉型的企業很多,可是等到經濟刺激計劃實施后,大家又很快忘記了轉型的必要性。也許是壓力還不夠大,而企業家如果沒有足夠的遠見和魄力,并不會輕易讓企業轉型。
眼下,我們再一次談轉型,到底該怎么轉?技術、工藝、營銷、市場、服務等方面,企業應當全面轉型,而最終目的是擺脫成本競爭,培育真正的競爭優勢。如果不及時轉型,企業將在國際市場失去競爭力,同時還可能喪失國內市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