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進入2012年,全球船舶市場持續疲軟。據前瞻數據庫監測顯示,1-2月我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下降,工業總產值增速放緩。專家預計,由于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船舶需求和船價無回升跡象,我國船舶行業將步入深度調整期。
新船訂單減少四成
在經歷了2011年下半年的低迷之后,今年前兩個月船舶工業訂單需求不足的壓力更加凸顯,三大造船指標同時出現下降。2012年1-2月,全國造船完工量為71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1%;承接新船訂單量為49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0.1%;手持船舶訂單量為1.4694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4.7%。
1-2月,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重點監測的57家船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6億元,同比下降7.3%;實現利潤總額18.8億元,同比下降26.2%。其中,16家企業虧損,37家企業利潤下降。
由于船舶市場持續不景氣,開工不足現象十分普遍,多數造船企業陷入了虧損或業績下滑的“泥沼”,這直接導致了全行業產值增速的放緩。今年前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有1618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101億元,同比增長9.7%,增幅下降了10多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船舶制造、船舶修理等細分行業較為低迷,但受政策著重扶持的海工裝備制造業卻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年前兩個月,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完成總產值29.6億元,同比增長13.5%;出口交貨值為5.1億元,同比增長76.8%。
風險與機遇并存
船舶工業建造周期較長,2012年我國應交付的船舶中,大部分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承接的低價位船舶。專家指出,今年我國造船完工量預計為7000萬載重噸左右,而承接新船訂單不會有明顯起色,由于造船完工量遠超過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會持續下降,船舶工業各項經濟指標將出現負增長。
伴隨著船舶需求的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危機時曾出現的船東“撤單”現象再度增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匯總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內被撤銷船舶訂單22艘、118萬載重噸,占2月底手持訂單總量的0.8%,是2011年全年撤單總量的61.1%。在被撤銷的訂單中,散貨船占72%,油船占27%。
目前,由于新船訂單枯竭、船東新船預付款比例大幅下降、銀行信貸投放收緊等原因,我國造船企業多數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同時,船東接船意愿不強、要求延遲交船、更改船型、延期付款等現象也在增多,一些中小造船企業普遍出現船臺空置、資不抵債、停產等情況。
不過,在大環境不理想的背景下,部分積極順應市場變化的船廠形勢喜人,在承接海工裝備、高技術船舶、綠色船舶訂單方面有一定突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