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農業真的安全嗎?
眼下,聯想、網易、武鋼等巨頭們紛紛涉足農業。正當樓市、股市、煤老板、地下錢莊的資金向農業匯集之時,近日,大蔥在短短數月內上演了過山車式的詭異行情,再一次給人以警醒——投資農業風險重重。
沒有資本的注入,農業就無法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可無論是農產品種植還是中間流通環節,“弱質”、高風險等特點讓資本進入農業遠沒有看上去那么風光。
土地成“攔路虎”
“按照當初的設想,項目現在就應該開工,可如今連土地都未能征齊,養殖基地的建設進程一拖再拖。”正在山東汶上自動化生豬養殖基地項目負責籌備的夏經理無奈道。
據項目規劃,該項目總投資高達20.5億元,將在山東濟寧市汶上縣及周邊建設養殖基地22個,建筑面積約96萬平方米,投資總計約10億元人民幣。此外,還將投建飼料加工廠、大型肉類加工廠和大型有機肥廠各一個。
夏經理表示,從去年起,為籌備這一項目,公司已經進行了詳盡的市場調查以及項目規劃。市場調查結果顯示,生豬市場前景巨大,價格、利潤空間十分誘人。
據前瞻數據庫監測顯示,2011年上半年,全國出欄肉豬均價17.7元/公斤,前年同期為9.38元/公斤,同比上漲88.7%。豬肉價26.95元/公斤,前年同期14.95元/公斤,同比漲80.27%。“豬在飛”的同時,利潤也在大漲。全國豬料比價為6.23:1,豬糧比價7.83:1,同比漲72.09%和69.5%,自繁自養出欄頭均盈利610元,這也是2008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養豬場的利潤率普遍高達30%以上,如果建有肉類加工廠進行深加工,利潤則更高。
吸引資本進入的一大原因是豬肉需求強盛,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根據調查顯示,2011年生豬供給和豬肉需求之間存在近10%的缺口,且未來三五年市場需求仍將保持強勁增長趨勢。該項目規劃也提及,“為了保障國家級城市北京、上海等市場供應;對以上城市進行肉制品價格調控,穩定市場,特設立山東汶上自動化生豬養殖基地。”
市場前景巨大、價格利潤誘人,山東汶上自動化生豬養殖基地項目吸引了上海住宅建設總公司、上海龍鴻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阜寧眾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作為股東投資。
夏經理介紹道,近年來,全國地產進入冰封期,上海及江浙一帶樓市趨于飽和。由此,股東決定斥巨資轉向前景光明的農業投資。
更讓股東們感到高興的是,該項目被農業部作為定點扶持項目,在總投資20.5億元中,投資公司自籌資金85%,農業部扶持資金可達15%。其中,項目每平方米建設可補貼2300元,項目建成后國家在每頭生豬養殖宰殺中還將補貼80元。
表面上這一投資“錢”景無限。然而,項目剛剛開建,夏經理就被土地征用擋住了步伐。由于我國耕地所有權屬國家所有,一家一戶的農民只有承包權。要獲得大片的土地開發,只能將土地流轉。在風投進入的初期,土地大片流轉集中相對容易,如今卻是難上加難。
此前,夏經理在當地一塊煤田塌陷區征集了4000畝土地,同所在的幾個村莊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每畝地租賃費為800多元/年,并已經支付了200多萬元。
當項目準備開工建設時,夏經理卻被告知,征得的土地只能作為耕種使用,養豬并不在被許可的范圍內。同時,一部分土地臨近水利設施,也不能擅自使用。按照規劃,項目一期工程18個月,二期配套鏈工程應在兩年內完工。眼看著開工日期因土地問題一拖再拖,夏經理卻一籌莫展。
當他們試圖到其他地區征地時,卻覺察到當地政府對于農業投資不感興趣。夏經理解釋道,相比于工業、地產等項目,農業投資投入低、上繳稅收少、對GDP的拉動小。他坦言,地方政府更熱衷于其他類別的投資。
沒有資本的注入,農業就無法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可農業的規模化首先就是要求土地從分散經營的農戶手中集中起來。難怪許多業內專家紛紛表示,土地已成為農業投資、農業產業化的第一“攔路虎”。
震蕩的農價
在涌入農業的投資者中,許多人認為,農產品投資有著高額的利潤;可在另一部分人眼中,農產品價格漲跌幅度遠遠超過了其他產業,有著巨大的風險。萊蕪姜商馮敏就在去年暴跌的行情中鎩羽而歸。
馮敏原是萊蕪豐潤農產品貿易公司的老板。2011年,萊蕪姜價奇高,原產地收購價已高達4元/斤以上。連續多年的牛市行情讓入行不到4年的馮敏看到了投資的希望。馮敏說動了幾個親朋,聯合投資500多萬元,在萊蕪周邊大量種植生姜、建設姜井冷庫。其中的大股東原在濟寧開一家小煤礦,因為煤礦關停轉而開始投資農業。
馮敏一共租下了300多畝地,又從市場上收購了大量的生姜,準備大賺一筆。然而,進入2011年,在種植成本一片高漲聲中,生姜價格卻一路走低,一直暴跌到2012年初的0.2元/斤,降至10年來最低谷。
馮敏和親朋們看著每況愈下的市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姜價暴跌所有的錢都打了水漂。500萬元投資中有100多萬元是銀行貸款、和親朋的借款。”
幸虧生姜可儲存個一兩年,并不急于銷售。可經逢此劫,馮敏認識到,工業投資有發改委管控,行業供需信息明晰;農業門檻低、進入無管制,但分散種植卻使得供求走勢只能依靠個人經驗判斷,投資農業無異于摸黑淘金。而且,與其他行業相比,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的幅度更大、投資風險更高。尤其是農價直接關系到CPI,暴跌時政府少有舉措,可一旦農價高漲,政府就會出臺政策進行限制。
馮敏投資生姜賠了錢,可在濟南華辰農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伯勝看來,農產品風險最大的并不是這類產品。“生姜、大蒜這類農產品主產區固定、產量基本可控,價格波動相對容易把握。”王伯勝認為,真正難以掌控、投資風險大的是像白菜、土豆等這種各地都在種植的蔬菜。誰也無法說清這類產品的實際產量。
2011年,白菜、土豆均出現了暴跌的行情,甚至白菜售價竟無法抵償運輸費、包裝成本而爛在地里,無人問津。
王伯勝經常為當地企業投資農業進行策劃,每一筆投資額都在3000萬元以上,股市、樓市、酒店等各種資金蜂擁而至。盡管少數投資有賺取國家補貼、圈地之嫌,但總體來說,近來社會上投資農業的情緒高漲。
王伯勝所在公司有著數百畝的種植基地。他的投資秘訣是,農產品價格存在剪刀差、長期被低估,增長是大勢所趨,投資回報穩定,其他產業難以企及。所以,投資的農產品品類并非看即期利潤的多少,而要看風險的大小。如果高利潤伴有高風險,王伯勝并不提倡投資。他認為,如西紅柿、黃瓜價格穩定,尤其是冬季利潤豐厚,投資風險較小;盆景農業,兼顧食用和欣賞,前景看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