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紡織行業形勢更加嚴峻
2011年,紡織行業各項主要指標保持較快增長,但是,面臨的各類風險也明顯增加。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原料價格大起大落、生產成本持續上漲、融資環境緊縮等因素加大了運行壓力,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呈現放緩勢頭,出口數量和行業利潤增速下滑尤為突出,小微企業運營遇到較大困難。
2012年,紡織行業將不可避免地承續上述諸多困難的延續甚至加劇。因此,對于行業今年的預期,中國紡織行業聯合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謹慎地給出了“從緊或嚴峻”的判斷。
去年:數據不錯感覺不好
2011年,紡織行業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都比較快,延續了往年平穩的態勢。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總產值達到了5.478億元,增速26.8%;銷售產值5.36億元,增速26.8%,可見產銷都是以較高的速度在發展,而且比較平衡,產銷率大概是97.9%。大類產品的產量:化纖增長了近14%,紗增長了超過12%,布增長超過11%,服裝增長超過8%。紡織行業去年一年的纖維加工總量為4310萬噸,增速為4.4%。
支撐行業經濟運行的另外三個指標——投資、消費、出口:全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6799億元,增速超過36%,遠高于全社會23%的平均水平;衣著類社會零售總額的增速為24%,比全社會商品零售額的增速超過了7個百分點;紡織服裝的出口總額達到了2541億元,增速將近20%。規上企業實現的經濟效益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增速為26%。
雖然數據不錯,但感覺并不好。因為上述所有的經濟指標全都處在一個增長減速、趨緩的狀態。尤其是出口數量的增長、利潤總額的增長增速下滑的幅度比較大。出口總額雖然高達2541億元,增速將近20%,但是這主要是靠價格增長拉上去的,數量只增長了0.49%,幾乎接近于零。“說明我們的國際市場份額并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拓展成績。”孫淮濱說。而出口數量從大類產品上來說,主要“丟”在棉制品方面。棉紗線、棉織物、棉質床品等,凡是沾“棉”的產品,去年數量上都是負增長,基本都處于20%~30%的負增長。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去年棉花價格的大起大落,使棉質產品在接單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同時,國內棉價與國際棉價有較大的距離,使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有了明顯的下降。
利潤總額去年雖然有一個比較好的成績,增速也接近26%,但和一季度相比,下浮了27個百分點,和上半年相比跌了15個百分點。可見利潤的增幅是大幅度降低。說明紡織行業在過去一年面臨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其中有生產要素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資金成本等,都處于一個非常大的壓力狀態之中。
此外,中小微型企業的經營狀況比規模以上企業差很多。根據紡織聯合會掌握的一些產業集群的數據,規下企業的經營收入增長、利潤增長都是個位數,特別是9個出口比重大于20%的服裝產業集群,規下企業的利潤增長僅為4.7%。說明他們在成本的壓力下,比規上企業的經營狀況差了很多。
孫淮濱指出,總體來說,雖然紡織行業去年經濟運行態勢比較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增長較好,但是由于受到國際市場需求比較低迷、原材料價格的波動、要素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資金的緊缺等因素影響,導致各項經濟指標的增速處于趨緩、下降,尤其是出口和利潤受到較大影響。
今年:開局較穩預期嚴峻
今年年初,中紡聯組織了100多人的大型調研隊伍,分成數個小組,奔赴東部沿海7、8個省調研,深入到重點的產業集群,對很多企業進行了實地的考察。這次調研使中紡協感覺到,開局基本是平穩,但不同類別的企業狀況不一樣。大型的、品牌比較著名的企業訂單狀況好很多,資金也比較充足,開工率、節后工人的返工率以及節后工人的流動率都控制在一個相對較好的狀態。但是中小微型企業,尤其是純加工的外向型企業,上述各項指標都低很多。中紡協在廣東的兩個產業集群看到,他們的開工率總體只有30%~40%。
同時,美、歐等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信心低迷,制約了紡織服裝需求,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這一外向型依賴較嚴重的產業勢必繼續受到影響。孫淮濱說:“我們去年對歐盟的經濟增長不明顯,對美國的出口數量增長是為負6%,對日本出口的份額也沒有顯著增加。而對新興市場出口份額雖然在增加,但是他們自身經濟的發展滯緩。在這樣不樂觀的市場前景下,我們感到很大的壓力。”從國內宏觀的經濟層面來看,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因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至少有兩駕缺乏力度,出口今年對宏觀經濟的貢獻可能為零,投資因為金融還沒有完全放松,房地產還在控制,消費也難有很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增長肯定是要放緩的。
再看面臨的原料價格的壓力。去年紡織行業被棉價折騰得夠嗆,棉價的大起大落對全行業的生產經營,特別是化纖和棉紡企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孫淮濱指出:“去年全紡織行業的利潤下滑很厲害,很大程度上就是受棉花價格大幅波動的拖累。”化纖深受其害,利潤下滑達到了50%,其次是棉紡行業,其虧損去年增加了一倍,虧損面超過10%。雖然從去年9月開始,國儲棉開始啟動,19800元每噸的收儲價對棉價的下跌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到目前為止棉價基本都在收儲價上下徘徊;但是現在兩個很現實的問題又擺在面前:一、國內棉價雖然穩定了,但是國際棉價卻大大低于國內棉價,目前每噸大概差3000元左右。這必然使我們的棉質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大幅削弱。二、現在收儲的棉花已經達到了270萬噸,占產量的近45%,那么,怎么放儲?2010年,競拍似放儲推高了棉價,今年的放儲是否會造成同樣的結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