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壓力下 國內紡織企業大量進口外棉
前瞻網摘要:
盡管我國持續大量進口外棉以降低生產成本,但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形勢依然嚴峻。從近期對下游紡織企業調查來看,經過9個多月的去庫存化,加上大量使用低價進口棉,紡織企業目前原料成本普遍不高,且多低于國內現貨市場平均價。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紡織企業雖訂單較少,但保本、低價進口棉令盈利的比例增加。另外,由于預期本年度市場棉花供應相對充裕,紡織棉花庫存也保持在較低水平,企業多采用隨用隨買的策略,平均庫存在40天左右。由于坯布銷售不理想,部分企業成品庫存占用資金較大,但從棉紡產業鏈看,從棉花到面料環節,整體原料成本明顯下降,上年度高價棉生產的產品庫存已基本消化。
從已進口棉結構看,印度棉約110萬噸,美棉約50萬噸,澳棉及巴西棉合計約60萬噸,來自中亞的烏茲別克及西非的布基納法索進口的外棉約20萬噸,其余進口來源相對零散,進口規模也相對較少。
從進口棉價看,前期大量低價外棉資源來源于低價印度棉,質量相當的印度棉價格較國內新疆棉價格低2000元/噸,競爭優勢明顯。但后期印度可出口外棉數量極為有限,目前印度國內棉花價格也有明顯上漲,3—5月份,進口棉資源主要來自美棉,從質量和價格看都不占優勢。6—8月份,來自澳大利亞和巴西的棉花將陸續到港,按照目前外棉的報價測算,澳棉價格與國內中高檔棉花的價格基本持平。
暫無網友的評論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風口關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