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市場之黑色幽默 假拉菲為何暢通無阻?
假拉菲橫行市場
在中國,受利益驅動,山寨“拉菲”遍布市場。
據前瞻產業院了解,口岸均價僅為15元的進口紅酒,在國內零售市場上平均價格高達562元。中國市場一年消費“拉菲”數百萬瓶,但是在拉菲的產地法國,一年拉菲的產量僅有二十多萬瓶。
歐洲紅酒一進入中國便身價倍增,這似乎還可以用旺盛的市場需求推高價格來解釋。而遍地“拉菲”上餐桌,則是大量的假貨流入了市場。自從“拉菲”熱銷,這種酒便成為山寨酒廠爭相攀附的對象。利用中文和法文之間的語言隔膜,憑借國人對法國紅酒文化的陌生,假酒生產者編造出種種古色古香或者浪漫香艷的故事,讓消費者誤以為其產品也是拉菲家族的一員。而究其實質,這些酒要么是進口低價無名葡萄酒原漿加工而成的,要么是一滴葡萄汁也沒有,純用化工原料勾兌而成的。只要貼上以假亂真的商標,或者干脆裝進高價回收的“拉菲”空瓶子,便價格不菲,銷路通暢。
真拉菲年產二十多萬瓶,國人年消費幾百萬瓶“拉菲”,這樣的黑色幽默上演,是以畸形的市場需求和松弛的市場監管為基礎的。中國經濟的繁榮,催生了消費能力超強的富貴人群。有的人腰纏萬貫,買什么奢侈品都不在話下。有的人身居要職,多高消費都無需自己埋單。其中當然有人有品位、識真假,不會以喝假拉菲為榮。但也有的人要的就是豪氣,喝的就是排場,是不是真拉菲搞不清楚,甚至并不重要,只要氣勢如虹地撐住場面便是勝利。有這種炫耀性消費打底,有這種畸形的紅酒文化,以中國人口之眾,市場之大,真拉菲供不應求,假拉菲遍地漫游,便不奇怪了。
真正的拉菲忍無可忍,開始尋求司法解決。他們第一步劍指“拉菲世族”,一番較量之后獲勝。第二步起訴“拉菲帝國”,卻被拖入復雜的技術謎陣,纏斗多時才一審告捷。拉菲方面本以為,這兩場針對山寨“拉菲”的官司能夠震懾假冒偽劣,事實卻是“一個假拉菲倒下去,一批假拉菲站起來”,維權之路艱辛而漫長。
假拉菲的生命力如此旺盛,真拉菲的打假行動如此坎坷,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假拉菲的生產銷售已是一門牽涉面甚寬的灰色產業。絕大多數假酒在口感和包裝上都有破綻,很難騙過紅酒業內人士和紅酒愛好者,但不法商人就是有辦法把假酒賣出高價。這是因為酒固然是假的,但在假酒通往宴會的鏈條上,每個環節的人都能得到真正的利益。賣假酒的自不必說,白菜賣了人參價。買假酒的可能也不傻,不管真酒假酒,能讓被招待的人滿意而歸,進而簽下定單或者得到照拂就行。普通的銷售員、采購員、運輸員,還有手下留情的監管者都能從中獲利。真酒不可多得,假酒照樣辦事,當假拉菲與很多人的生計和富貴掛起鉤來,便假作真時真亦假,招搖過市禁絕難。
多年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文化建設成就斐然,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國對知識產權和商標權的保護力度勢必加大,不可能總是縱容山寨拉菲遍地飛。為今之計,一方面要加強監管,在生產、運輸、銷售各環節上嚴密盯防,重加處罰,不讓冒牌貨們在市場中暢行無阻;另一方面,要對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招待費用嚴加審計,不讓公款流向奢侈品消費市場,間接封堵假拉菲的銷路。從長遠來看,國民素質的提高也十分關鍵,當人們喝酒的品味普遍提高,假拉菲便沒有了藏身之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