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小陽春"為時尚早?
樓市“小陽春”能否到來?
今年春節,房地產商遭遇近年來少有的“寒流”,面臨史上最嚴厲的調控。
賣大奔在街上找客戶?
首先是2月9日安徽蕪湖拋出救市榴彈,引爆地產股一日行情,3天后宣布暫緩實施,讓開發商空歡喜一場。接著是風雨飄搖的綠城,高調招聘300名經紀人,宣稱:要把之前坐在售樓處的銷售人員趕出去找客戶(改"坐商為行商"),而且"傭金無上限"。表面上頗為誘人,實際卻是"看得到吃不到",因此普遍不被業界看好。畢竟綠城以高端房為主要產品,這種"在大街上滿世界找買大奔的客戶"之做法,看似積極其實是"窮途末路"的下下策,徒勞無功將在所難免。消費者尤其排斥的是其副作用--原來綠城的高房價是建立在高傭金之上,誰買誰是冤大頭!
另一件更引起全民關注、業界震動的事,則為人行決定自2月24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約可釋放4000億元資金,這對求"財"若渴的開發商來說,無異是"久旱甘霖"!于是大量分析文章出爐,一面倒地指出將為樓市帶來及時雨,有些業者甚至大膽預測,市場將迎來"小陽春"。我看是過度樂觀了。
誤把牙簽當倚天劍?
關鍵問題是這些錢到底有多少會流入房地產?其實并不樂觀,哪里值得潘石屹大聲驚呼:這是個好消息!及任志強酸溜溜地說:盡管遲了,但還是來了。把"杯水車薪"視為"救命仙丹",最多只能誤導視聽,而對市場之疾並無療效。因為這與拿根牙簽當倚天劍在那比劃的意思,差不了多少。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介紹,存款準備金率自1999年3月21日到達觸底的6%,一直穩定維持到2003年11月21日調升至7%之后,開始一路快速飚高,除了對抗國際金融海嘯所帶來沖擊的2008年6月7日從17.5%,調低數次至15.5%,然后又反轉向上,2011年6月20日突破20%達到歷史最高點21.5%,再于2011年12月5日以來連續兩次調低0.5%至現在的20.5%,一般預期年內仍存在2~3次調降的可能性。
準備金率與房價亦步亦趨
對照十余年來房地產的前進路徑,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狀態,即兩者之間的曲線嚴重重疊!樓市不正是1999年觸底止跌的嗎?中央于2003、2005、2007、2010年分別展開宏觀調控,而其結果是愈調愈漲,走勢與存款準備金率並無二致。倘若調高準備金率所帶來的是不斷的漲價,相對的,調低應當導致跌價才對!
當然,我也知道實情并非如此簡單,上述說明只是在突出部分開發商的聯想未免過于"浪漫",更何況央行已再三強調房貸機制維持不變。在我看來,準備金率之調整原因錯綜復雜,主要是抑制民間融資的猖獗,即使與房地產買氣榮枯有一定牽連,但影響卻顯然有限,根本不足以撼動大局,其威力與作用相較于廣東意圖實施的"差別化限購"、首購回歸基準利率、一月份70個中大城市全面止漲……"存款準備金率微調0.5%"事件,連"小菜一碟"都稱不上!
降價是高難度動作
就現況看來,開發商與其觀察存款準備金率走勢,期盼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還不如思考如何恰到好處、有技巧地降價,如何度過有史以來最難挨的寒冬來得務實些。因為誰都知道降價比漲價難得多,需要更多的鋪陳與理由,否則效果將適得其反,或者至少是事倍功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