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資本正在吹大產業泡沫?
白酒行業成為投資者眼中的寵兒,白酒資本是福還是禍,不得而知。圍繞白酒企業的爭奪越來越激烈,2009年維維股份對枝江酒業的收購就曾面臨著五糧液等對手的競爭,深圳盈信投資對安徽高爐家的收購也不得不與維維同臺競技。不僅如此,聯想控股去年12月完成了對河北乾隆醉酒業的收購,乾隆醉一位高層表示,其實中糧集團也曾與之接觸過,但沒有談攏。而一直在與聯想控股密切接觸的山東孔府家之前還曾與洋河股份、中糧集團有過接觸。
這種爭奪對中國白酒企業并不是壞事。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不少白酒企業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家族企業特性,外來資本在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管理、決策機制等方面顯然還有用武之地。
業內人士指出,酒行業歷史悠久,很多大酒廠都有很長的歷史沿革,從開始生產酒,經歷計劃經濟、改革開放等等,在管理上多少會存在一些慣性,因此管理工作跟近幾十年的新興公司相比,明顯存在差距。目前很多企業對每個月的成本、政策、每天的運營能做到了然于胸的很少,如果真想從白酒企業變成一個快消品或消費品領先企業的話,基礎化管理是很重要的工作。
但是在資本的寵溺下,白酒企業呈現出越來越多的乖張舉動。
據了解,有部分白酒上市公司過去幾年曾經因考慮維持高股價對于產品銷售的廣告效應,遲遲不愿意在年度分紅時進行送股派現。一家大型白酒上市企業高層曾對本報記者感嘆自己所在的公司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如競爭對手。據前瞻資訊煙酒行業研究員分析,白酒行業的持續高估值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杠桿效應,對于有股權的管理層或者小股東而言,只要在財報中增加1000萬元的收入,可能就意味著資本市場上的市值能多出1億元,這可能增加管理層的舞弊風險。
“不進則退、進慢了也是退”,五糧液董事長唐橋在去年五糧液“1218”經銷商大會上說的話代表了很多企業的心態,在行業高速發展態勢下,為了追求業績的高增長,部分酒企沒有足夠的自產基酒,多數去外購,甚至有部分企業購買酒精、香精來生產白酒,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對行業影響將會非常大。
資本的急功近利讓一些企業已經付出了學費。宿遷市政府研究室的一份關于白酒企業改制的考察報告中舉例稱,萬基集團與曲阜市政府合作時,采取了先脫殼、后收購的方式:一方面實際占有“孔府家”酒廠的全部資產和企業資源,僅支付了微薄的租賃費用;另一方面大肆低價收購集團的核心優良資產,直接導致企業陷入災難性境地。
國內最大的白酒流通企業浙江商源集團總裁朱躍明曾直言,中國缺少真正的白酒產業投資者,商源集團曾拒絕過多起風投入股,原因在于“鄙夷后者不懂白酒業,為投錢而投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