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領域改革 農產品市場調控在即
即將召開的全國流通工作會議,是涉及部門最廣的一次全國流通會議,將重點討論流通領域改革及擴大消費政策。據悉,本次會議由國務院主持,共涉及八個部門,住建部也參加了。
“公益”之風
2012年,是中國內外環境吃緊的一年,保持外貿發展困難增大,商務部首次將內貿置于外貿之上,擴消費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1月5日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透露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批準同意在兩會之后召開全國性的流通工作會議。
國務院從全國角度分配了八個調研組。“商務部還是主要研究商業、服務業流通這一塊兒。”上述知情人士說。但是陳德銘也曾提道,“流通會議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流通體系的問題,還包括在快速的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城市規劃、土地使用等規劃上的問題。同樣的,在商業和服務業的流通領域,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新區和房地產的開發,沒有給商業和服務業留下足夠的空間。這是住建部調研的主要課題。”
如何降低流通成本,其根本還是在推進城鄉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曾在一年前撰寫了一篇題為《關注“最后一公里”菜價飛漲的體制原因》的研究報告。黃海認為,菜價上漲背后存在著深刻的體制性、政策性原因,必須采取標本兼治的辦法予以解決。
這篇報告中提出了批發、集貿市場收取高額攤位費,重要原因是政府對于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嚴重不足。目前,中國大中城市的蔬菜供應,90%左右都要通過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這些市場收取的高額進場費、攤位費、交易費等,對菜價上漲有直接影響。據調查統計,蔬菜在進入銷區批發市場到零售市場的流通環節中,市場管理費和攤位費占總流通成本的44.75%,接近一半。
而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自1983年放開蔬菜價格后,幾乎無一例外是社會資金所辦。為了收回投資并獲得利潤,只能采取高收費的辦法。政府要求短期降低收費完全可以,但長期執行企業難以承受。“建設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將有助于降低攤位費、租金費,免除管理費等,削減流通環節,減少農產品流通成本,從而起到平穩價格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政府對農產品市場的調控力。”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2011年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增加財政投入,通過投資入股、產權回購回租、公建配套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菜市場”。
此后,一些重點城市掀起了一股興建、改建公益性批發市場之風。
南京展開政府回購調研;上海也推出試點,由政府回購民辦農貿市場,在徐匯區、長寧區等幾家農貿市場試點。鼓勵通過回購、回租等方式,鞏固、擴大菜市場產權的國有化;北京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間也擬入股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20%股份。
企業抵觸
這些嘗試并沒有被完全認可,一些抵觸情緒躍然而至。
北京新發地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政府總是干一些適得其反的事情,建公益市場就能平抑物價嗎?消滅一批又扶植一批就一定能做得更好嗎?”“建公益市場意味著又要重新劃土地,這又要占土地,建了新的公益市場,原來的市場怎么辦?在一定程度上這又是重復建設,浪費資源。”他說
上海某蔬菜批發市場的一位負責人認為政府應該補貼菜販子,而不是把菜市場收為國有。
他感嘆:“其實不必過分強調所有制的問題,而是要回歸根本,為何批發市場的攤位這么貴,這些錢都流向哪兒了,是不是政府稅收太高了,是不是地價太高了。”上述消息人士說:“目前這種回購做法并沒有大面積推開,主要是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是資金問題,二是現有的產權方不愿意賣,三是管理的問題。”
討論焦點
“所以現在討論的焦點是,大家認為國家應該在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財政支持,那么什么是流通基礎設施?怎么定義,怎樣的標準?在支持的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是怎樣的,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他說,“這也是商務部目前熱議的問題,尤其農產品批發市場這個環節。”
前瞻產業研究院表示,借鑒國際經驗,不論是日本、韓國還是歐美發達國家,都把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公益性的流通基礎設施,全部或大部由政府投資建設,然后通過招標或指定企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目的,低收費保本經營。
商務部研究院戰略流通部主任張育林說:“我認為可以在某些地區、某些產品上給予特殊的支持,例如民族地區,水和藥物等應急產品;涉及檢驗、檢疫的設備,冷凍冷藏設備國家給予一些財政支持。”“一個城市政府可以改建或者重建1~2個公益性的市場,但是不要大范圍地去搞政府主導了,之前已經大范圍放開的東西,再收回去會有問題。政府千萬不能過多參與市場管理工作。”她說。
據了解,中國的批發市場都是私人或企業承包,入場費、攤位費都較高。公益性的方向是正確的,只是其內涵和外延還比較模糊。在全國流通會議召開之前,應對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的定義有所界定。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