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火電核電設備業產量或下滑
2011年,國內火電設備交付的領先指標大幅下滑,如火電項目審批量和新開工項目數量。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發電集團不看好火電需求,另外,即使電價上調之后,火電廠的盈利能力仍缺乏吸引力。此外,市場上普遍存在的我國發電產能不足的觀點難以得到認可,因為設備目前利用小時仍然較低。長期來看,如果不出臺市場化電價機制來應對煤價高企,發電商投資火電的動力不太可能顯著提升。根據長期經濟增速預測,我國在2020年前并不會遭遇發電產能不足的現象。
印度主要設備制造商宣布,上個季度在手訂單出現10年來首次大幅下降,加劇了對出口市場的擔心。從歷史訂單和產量模式來看,三大制造商中,東方電氣的火電設備業務將受到最大沖擊。預計2012年東方電氣火電設備產量將下降10%,并且存在更大的下行風險。
2013年的核電設備交付與2012年項目審批重啟之后接到的訂單數量無關,因為沒有足夠的交付周期。據前瞻產業研究預計2013年交付量僅為5GW,而2012年為11GW。長期來看,2014年后核電設備交付量每年僅為4-6GW,假設2020年裝機目標為60GW或70GW。這樣的市場規模遠低于2012年的峰值11GW。因此,核電設備市場在中國已不具備增長性。
根據公開發布的交付時間表,東方電氣是2013年首家遭遇交付量大幅下滑的制造商,設備交貨金額大約從2012年的110億元驟降至2013年的29億元。管理層可能平滑處理2011-2013年的核電設備業務收入。但是,這不能改變2013年遭遇大幅下滑的嚴酷現實。
根據與國家發改委和廣東核電集團的溝通,2015-2020年期間核電裝機量僅有20GW,造成項目審批重啟后核電設備交付量出現大幅負增長。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僅為60GW,明年開始僅會批準3-4個項目,這表明從2013年開始,設備交付量將急劇下降。即使設定70GW的核電裝機目標,也不能改變核電設備市場整體慘淡的境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