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遺傳資源被掠奪 中國蒙受重大經濟損失
現代生物技術迅猛發展,有觀點認為,21世紀,國家間面臨著生物遺傳資源的激烈競爭,誰擁有豐富的生物遺傳資源,并掌握保護、利用生物遺傳資源的新知識和新技術,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而目前,生物遺傳資源的激烈競爭,誰擁有豐富的生物遺傳資源,并掌握保護、利用生物遺傳資源的新知識和新技術,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生物遺傳資源迎來了更為廣闊的應用領域——利用遺傳資源有目的地改良生物的性狀與品質,可以解決糧食、健康和環境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近年來,美國經常以出資購買等方式獲取發展中國家的生物遺傳資源,隨后利用先進技術或其它方式將其“搶注”為專利,并利用專利的排他性,對其他國家的生物遺傳資源實施控制。
美國“巧用”他國生物遺傳資源
相關資料顯示,美國在保護本國生物遺傳資源的同時,也在大肆掠奪和控制發展中國家的生物遺傳資源。統計表明,美國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的生物遺傳資源占其總量的90%。
由于多數發展中國家對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意識跟不上或受技術水平所限,美國憑借自身經濟和科技優勢,以大公司、科研機構為主力軍,采取合作研究、出資購買等方式,獲取發展中國家的生物遺傳資源。然后利用先進技術或“改頭換面”,將遺傳資源“搶注”為專利。利用專利的排他性,在國際市場上排斥遺傳資源原產國的相關產品;或“推陳出新”開發出新的藥品或作物品種,再申請專利保護,并將成果以專利技術和專利產品的形式高價向發展中國家兜售,獲取高額利潤。
美國的這種做法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許多生物遺傳資源的原產國、提供國反而成了受害國。例如,在馬達加斯加熱帶雨林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具有獨特遺傳性狀的稀有長春花植物,其提取物可以用來治療某些癌癥。美國禮來制藥公司把這種植物的提取物開發成藥物,每年從中獲取巨大利潤,而馬達加斯加卻沒有得到任何收益。
1997年,一家美國公司將有“皇冠上的明珠”之稱的印度香米與矮稈稻米雜交,并為這種“新品種印度香米”申請了20項專利,直接影響了印度每年數億美元的香米出口。
枯葉真菌曾是美國玉米的最大天敵,曾使美國農民一年損失超過20億美元。后來,科學家發現,一種生長在墨西哥南部山林中的玉米品系可抵御枯葉真菌。美國杜邦公司把這種玉米中的抗枯葉真菌基因轉移到美國玉米基因組中,培育出抗枯葉真菌品系玉米,并獲得專利。墨西哥的傳統玉米基因則因為人工技術和花粉傳播而完全被污染。
中國是發達國家重點掠奪的目標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成為發達國家掠取生物遺傳資源的重點地區之一。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大豆原產于我國,目前我國入庫保存的野生大豆種質約占世界總數的90%。但很多原產于我國的大豆資源,卻成了美國的專利產品。例如,美國孟山都公司利用我國野生大豆品種,研究發現了與控制大豆高產性狀密切相關的“標記基因”,向美國和包括我國在內的101個國家提出了64項專利保護申請。申請范圍涵蓋了所有含有這些“標記基因”的大豆及其后代、具有相關高產性狀的育種方法及所有引入該“標記基因”的作物。通過這種方法,美國使其作物基因庫中保存的大豆種質資源僅次于我國,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和出口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