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結構不同 氯堿行業有人歡喜有人憂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氯堿行業主導產品市場分化,企業由于產品結構不同盈利情況出現較大差距。
因日本大地震導致出口量大增以及下游消費增長等原因,燒堿產能較大企業和部分耗氯產品生產企業利潤較好;但電石法聚氯乙烯(PVC)企業卻由于產能過剩、下游需求不足,受到成本高企、產品價格低迷的雙重擠壓,而沒有煤電一體化配套且產品單一的電石法PVC企業更是困難重重。
從全年全行業的效益來看,由于有了燒堿市場的堅挺,全行業效益明顯好于2010年。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對79家重點企業的月度統計顯示,2011年1~10月,全行業實現利潤57.5億元,同比增長82%。虧損企業19家,同比減少5家,虧損面24%,同比降低6個百分點。其中上半年效益非常之好,進入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來,行業效益環比均有所下降。
燒堿市場全年保持了堅挺,為行業的平穩運行作出了突出貢獻。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2011年前10個月,固堿出口46萬噸,同比增長3%;液堿出口137萬噸,同比增長78%,預計全年出口量將再次突破200萬噸。其中,因'3·11'日本大地震拉動出口及國內部分地區由于電荒引發限電政策導致貨源緊張的綜合作用,使國內燒堿市場上半年走出了一波火爆行情。當地震影響緩解之后,臺灣臺塑、日本東曹等重點企業又相繼出現因事故造成的停車,進一步助推了國內燒堿的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在攀升至歷史高位的燒堿價格帶動下,'以堿補氯'的盈利模式凸顯。因為燒堿市場形勢好,行業出現一個共性的問題,即考慮上馬氯堿產品的企業非常多,因此企業上馬氯堿產品加重了產能過剩風險。
與燒堿市場的堅挺不同,PVC產品全年則受到產能過剩、下游資金短缺和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不旺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影響,市場的活躍度較差,企業開工率明顯不足。在下游需求得不到有效釋放的情況下,供大于求制約了PVC行業難以進一步發展。再加上房地產市場'限購令'等調控措施的影響,使得2011年PVC行業步履維艱。除部分企業保持較高負荷外,有的已經停產半年,有的開工率只有40%~50%,在產PVC裝置的平均開工率在60%左右。預計2011年產量在1280萬噸左右,產能閑置嚴重。其中一些沒有煤電一體化配套、產品單一的電石法PVC企業的困難最大,氯堿行業所面臨的結構調整的任務也將更加嚴峻。
歐美債務危機讓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經濟增速也出現回落,且原料價格攀升,行業產能過剩競爭加劇等都給國內氯堿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2012年全行業運營生產受到重要影響。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