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依賴進口 我國種子產業處于危險邊緣
目前,市場種種現象表明,中國種子市場越來越依賴外資進口種子,而應引起重視的是,多年來,外資種子通過對中國市場的加速滲透逐步形成壟斷,并已將定價權緊握在手。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2011年1-10月,天津口岸進口種子9916噸,價值3366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20.1%和增長2.6%。
近期天津口岸種子進口呈現上述特點的主要原因
(一)我國種子行業的進步降低對進口種子的需求?!吨腥A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實施以來,我國種業發展較快,技術水平明顯提升。2010年下半年,國務院出臺種業新政,強調要支持和鼓勵種子企業做大做強,重點培養5-6家有較強競爭力的種子企業。目前在制種行業,尤其是大田作物制種方面,我國制種企業進步明顯,逐步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具有與進口種子爭奪市場的能力。另外,我國制種企業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能力較強,通過對市場反應良好的品種進行研究,進而推出自主品牌的種子,這類種子價格較進口種子便宜,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我國種子行業的進步有效降低了對進口種子的需求。
(二)國外種業巨頭利用優勢地位抬高價格。國外種業公司通過先期的“免費贈送”方式打開我國種子市場,再以較低價格推廣其優良品種。利用良種占領市場,對種植戶形成壟斷優勢后,迅速抬高種子價格,有的種子價格是同類國產種子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例如,在我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山東壽光,常駐當地的30家外國種子公司占據了壽光90%的蔬菜種子市場份額。國外種子公司剛進入當地時免費向農戶提供蔬菜種子,打開市場后逐步提高種子售價,現在部分常用蔬菜的種子價格漲至每克百元人民幣以上,價格漲幅明顯。
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我國種子企業競爭力不足值得關注。與國外種子企業相比,我國種子企業缺乏競爭力。首先,種子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目前我國有種子生產及銷售企業7000多家,注冊資本在3000萬元以上的只有100多家,這100家最大的種子企業的年銷售總額不如美國孟山都一家企業。其次,國內大多數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僅為2%-3%,而在種業發達國家,企業則是科研育種的絕對主力,跨國公司一般科研投入占銷售額的10%左右。第三,國內種業市場侵權、套牌、仿制現象較為嚴重, 現在大多數企業都“只買不研”,種子市場“假而不劣”,導致不公平競爭,而這又束縛了一些大企業的發展。
(二)國外農業公司在我國種子市場的快速發展影響產業安全。國外農業公司通過兩個方面獲得高額利潤,一方面是通過 “免費”供應良種給種植戶試種打開市場,成功推廣自己的種子,當種植戶對其良種產生依賴后抬高價格,獲得高額利潤。如以色列海澤拉公司的“189”番茄、荷蘭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每克的價格都在100元以上,但由于市場已被國外公司壟斷,農民只能被迫接受。另一方面,蔬菜出現病蟲害后,種植戶只能購買外國種業公司的藥水。加上掌握著知識產權,外國公司牢固掌握著種業市場,這在蔬菜種子行業表現尤為明顯。
(三)轉基因種子滲透進境,監管難度較大。今年以來,多個出入境口岸在客運渠道和郵件渠道發現非法攜帶和郵寄進境的轉基因農作物種子。8月份,檢驗檢疫部門在福建截獲一批來自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種子。10月份,蘇州檢驗檢疫局在對進境郵件進行查驗時,連續查獲3批共計7.2公斤大豆種子。經查,這三批大豆種子是來自巴西和阿根廷的轉基因大豆。根據規定,轉基因種子進口需要農業主管部門審批,但由于不法分子常通過客運渠道和國際郵件小批量走私入境,口岸部門監管難度較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