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占領中國市場 毛利率高達100%
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拋棄國產奶粉,投向了洋品牌奶粉的環保。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目前,洋奶粉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已達到65%,高端市場的占有率更是高達90%。
在中國父母的“寵愛”下,洋品牌奶粉的漲價頻率不斷提高,短短幾年間就從均價200元,一躍邁上300元大關,個別超高端產品已突破400元。但在大洋彼岸,其零售均價至今不過20歐元(折合人民幣165元)。中國內地售價竟是全球最高。同時,部分洋品牌卻對頻頻傳出的質量問題或遮掩或否認,核輻射超標的明治奶粉甚至不愿召回代購產品。
在中國市場上,被寵壞的洋品牌奶粉究竟底氣何在?
境內外差價數倍代購背奶粉成景
近日,惠氏公司宣布其旗下的高端產品 “啟賦”系列提價,漲價幅度約8%,其一段奶粉零售價高達408元/罐,成為又一個邁入400元大關的洋品牌奶粉。據了解,目前洋品牌奶粉的普遍售價在250元—350元,同時合生元、雅培、惠氏等還相繼推出 “奔四”的超高端奶粉。
洋品牌奶粉高高在上的價格是否合理?分析人士坦言: “洋品牌奶粉賺取暴利是業內公認的事實。無論是和其原產地,還是周邊國家、地區相比,國內在售的洋品牌奶粉堪稱全球最貴!”而通過多番調查和比價后也發現,洋品牌奶粉普遍存在“價格歧視”,洋品牌境內外的差價可達到數倍之多。
原料成本每罐差2.7元,零售價卻差上百元
如此巨大的價格差距,是否因為洋品牌奶粉在內地市場的經營費用更高?但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原裝進口,還是在內地加工生產的洋奶粉,由于全球化采購,其生產性成本都和國產奶粉相差不大。即使是遠渡重洋而來,需加上運費、稅率等方面的開支,洋奶粉的毛利率也在80%到100%。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洋品牌奶粉分為原裝進口和大包分裝兩種。業內專家分析道,不論是在哪里生產、包裝的洋奶粉,其成本基本一致。“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原料是基本粉、乳清粉和乳糖,然后再加入微量元素,如今這些原料都來自全球采購,自有其國際行情,不可能出現很大價格差。也就是說,在內地銷售的原裝進口洋奶粉,多出的成本只有運費和進出口關稅。加工地在內地的洋奶粉更是和國產奶粉基本在同一成本起跑線上。”入世10年以來,我國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關稅稅率逐漸降低,目前普遍稅率在17%到22%,屬于國際較低水平,大包裝原料奶粉的進出口關稅則更低。
“洋品牌奶粉登陸中國市場后只有兩個經營原則,一個是高價,一個高利潤。”該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內地洋奶粉的價格差之所以這么明顯,是因為其在中國市場定位高端,一開始就以高價來確定市場定位,并不斷謀求高利潤。此外,相比洋品牌奶粉高達80%到100%的毛利率,國產品牌奶粉的毛利僅為40%上下,其純利更是難以相提并論。但在生產成本上,國產品牌奶粉并不明顯低于洋品牌奶粉。目前進口原料奶粉的價格是2.9萬元/噸,國產原料奶粉則是2.6萬元/噸。分攤到一罐900克的奶粉上,使用進口原料奶粉每罐成本26.1元,國產原料則是23.4元,相差不過2.7元。但在零售市場上,其終端價格的差距卻可以從幾十元到上百元。
三年四次集中漲價,換配方改產地都是理由
自2008年,三鹿奶粉爆出“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進入集中漲價期,三年之內共有四次集中調價,包括美贊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內的洋奶粉,每次提價幅度均在10%左右。根據統計數據,2008年以來,經過多輪漲價潮,部分外資品牌奶粉價格上漲50%左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超支化納米水性防腐涂層基材(特種工業用)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附市場規模
涂層布是一種在布料的基礎上采用特殊工藝涂布一層具...[詳細]
- 張維佳:2025年中國電線電纜價值鏈分析
- 袁業:2025年全球城市供熱發展現狀分析
- 黃纓杰:【最全】2025年硅鋼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吳小燕:【干貨】2025年紡織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蔣金成:2025年中國啟動型鉛酸蓄電池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證券行業全景圖譜
- 穆曉菲:中國飼料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前瞻產業研究院:【球閥】行業市場規模:2024年全球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140億美元 亞太市場占比約40%
- 蔡志濠:福事多蜂蜜果茶全國銷量第一,首創可以嚼著吃的蜂蜜果茶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