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投入嚴重不足 疫苗行業面臨大考
臨近年末,生物醫藥扶持政策密集出臺,作為生物醫藥的疫苗成為政策扶持重點,中國疫苗行業正在迎來春天。但迎來投資熱潮的同時,疫苗行業卻也面臨著研發大考。
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疫苗供應體系建設規劃。規劃指出,中國疫苗供應體系各環節均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包括研發能力相對落后、應急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
規劃指出,中國現有疫苗可基本滿足常規防疫需求,但隨著人民群眾對生命健康、衛生防疫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之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和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疫苗供應體系各環節均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
1.傳染病監測預警水平低。傳染病病例多由醫生根據臨床癥狀診斷,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體診斷試劑產品偏少、應用水平較低。
2.研發能力相對落后。我國疫苗基礎研究薄弱,疫苗質量及效果評價支撐體系不完善。缺少創新型和高端研發人才。
3.規模化生產能力弱。先進大規模生產工藝欠缺。
4.疫苗管理有待加強。疫苗供應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目前缺乏總體協調。疫苗流通管理較為薄弱。疫苗接種異常反應補償機制尚未建立。
5.應急保障能力不足。疫苗技術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不足,難以做到快速研發和緊急大量擴產。國家儲備品種、數量偏少,應對疫情大規模暴發和生產意外波動的手段薄弱。尚未形成從疫情監測、緊急接種到不良反應處理全過程的應急反應機制。
6.價格形成機制有待完善。受多種因素制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政府定價總體水平偏低,利潤空間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進行產品升級換代的積極性。第二類疫苗為市場調節價格產品,流通環節較多,市場價格偏高。
7.免疫規劃疫苗實際接種率仍需提高。一些地方實施免疫規劃過程中,存在鄉、村級預防接種經費不落實、冷鏈建設不配套和基層接種人員不足等問題,導致免疫規劃工作進展不平衡,影響疫苗實際接種率的提高。
8.人獸共患病獸用疫苗整體水平不高。人獸共患病的監測預警能力薄弱。研發創新能力不強,疫苗品種少,生產工藝落后,基層疫苗儲存運輸冷鏈系統不完善。獸用疫苗儲備和接種效果評價體系尚未建立,不良反應監測和風險評估開展較少。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各大外企幾乎全是“生產研發”結合型模式,技術人員約占職工總數的2/3,其中科研人員占20%-30%,年科研經費占營業額的10%-15%。而國內約90%的企業研究開發能力弱,缺乏市場后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