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強 中國電子企業發展前景堪憂
今年來,受歐債危機影響,國外客戶訂單減少,造成企業產能過剩,競爭加劇,液晶電視機出口遭遇多重困境,發展舉步維艱。
12月16日在京由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安全生產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及中華品牌網共同主辦發布的第六屆中國電子企業品牌價值300強評測結果表明,目前中國電子企業“甲減”型品牌成堆。
通常來說,企業的收入一般和利潤成正比。然而,中華電子品牌價值評測組委會發現,在2011年測算的品牌價值300強中,有超過40家企業,2010年的收入按照國際及國內品牌測評界的慣例,一般以上年的經濟指標為主要指標,因為很多企業財務報表到次年5、6月才公布比上年有較大增長,利潤卻在下降。這就像一種叫“甲減”的病一樣,癥狀是身體浮腫,骨質疏松,看上去胖了,體質卻下降了。
以京東方為例,2009年收入是62.5億元,利潤為5千萬元。到2010年,收入增長到80.3億元,增幅為29%,這個增長率已經是相當可觀了,但其利潤卻變為-20億元。凈利潤率從0.8%轉變為-25%。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整個300強中電子企業的凈利潤率大約為4%,凈利潤率能夠達到正25%的企業都屈指可數,而達到-25%更是駭人聽聞。春蘭也是一個典型代表,2009年,春蘭收入是8.3億元,凈利潤為3千萬元。2010年,收入增長了25%達到10.4億元,利潤卻下降到-3.3億元。十大“甲減”型電子品牌均進入2011年度中華電子企業十大價值下降的品牌。
有關專家分析,“甲減”型企業的形成因素分別為,一方面,出口增長放緩以及人民幣匯率、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吞噬了大量利潤;另一方面,企業技術相對落后,只能占據別人放棄的低利市場,銷量雖然增加,但是價格和利潤降低;此外,企業戰略性地暫時放棄利潤而重點追求市場份額,其中也有個別企業好大喜功,貪大求全而忽視利潤。
蘋果公司是近幾年來著名的成功的電子企業。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該企業之所以成功一個關鍵因素在于其產品線短,品種少,傳播雜音最小化,企業對于品牌的專注。
IPAD是什么?最時尚的游戲電腦。它充分濃縮了信息,簡單的信息就容易被理解和傳播。目前,很多公司產品太豐富,功能太全面,以至于消費者不知道這個產品的優勢是什么,買這個產品的理由是什么。也許大家還記得聯想以前的萬元奔騰電腦,但是現在最新的電腦是什么,卻反而不清楚。
目前,國內電子企業面臨著諸多問題:浮躁、盲目跟風、業務領域多元化、急功近利。對于電子企業來說,要能夠堅持走下去,就必須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