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化工產品價格下跌 “停產報價”不靠譜
歐債問題再度爆發,化工行業受到影響,多數化工產品價格回落。
11月近八成化工產品價格出現環比下跌,上漲產品數占比僅為14.7%。其中電石、粗苯、鈦白粉等為數不多的品種之所以出現反彈,大多由于行業裝置負荷被迫降低或主動“停產保價”的努力。而有效需求不足,讓這些化工品價格反彈的持續性被打上了問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11月,化工產品延續了10月份的跌多漲少現象。其中上漲產品數占比為14.7%,溴素、電石、粗苯等產品居漲幅榜前列,但下跌品種的比重高達76.5%。
相關價格數據顯示,11月電石價格止跌反彈明顯,主流廠商的月末報價較月初上調5%以上。西部某氯堿一體化上市公司證券辦人士告訴記者,電石價格出現上漲,既有三四季度行業出現成本價格倒掛時的停、減產因素,也有氯堿廠在前期集中檢修后開工率提升、拿貨意愿增強的因素。
不過,談及電石價格上漲的持續性時,上述工作人員謹慎表示,考慮到下游氯堿的嚴重過剩現狀,電石漲價能否被持續消化,目前還不好判斷。
和電石一樣,粗苯在經歷10月深跌后,11月的價格也逐步回升,月末的市場主流成交價在6300~6500元噸,較月初上漲近3%。事實上,11月初鋼廠紛紛下調出廠價時,曾導致粗苯價格出現短暫下跌。不過,在焦化行業的限產努力下,粗苯價格回升明顯。
專家表示,在粗苯價格連續下跌和下游采購不力的壓力下,上個月部分焦化廠無奈選擇限產,一些地區的限產力度甚至高達50%以上,貨源緊缺加之原油價格高位運行,使得上個月粗苯價格不斷小幅上漲。
不過某焦化行業上市公司人士表示,雖然11月下旬至今,國內粗苯供應緊缺,但下游焦化苯仍處于開工低位,粗苯的續漲動力并不大。
除電石和粗苯外,鈦白粉也在國內龍頭的保價協議下,先是11月下旬出現局部地區領漲,隨后蔓延到全國形成跟漲,下游購買心態也隨之有轉變。
但是,相比上述產品保價成功的“幸運”,兩堿類、聚合MDI、己內酰胺等產品雖然也有限產行為,卻處于價格難保的尷尬狀態。
據了解,在11月產品價格加速下跌的壓力下,四川、天津和青海等地的純堿裝置開工率被迫降至五到七成;但由于盈利空間仍在,純堿協會號召的行業限產保價建議,并沒有被有效執行。就MDI行業而言,在上海巴斯夫、拜耳和部分上市公司報出檢修和減量供應計劃后,MDI價格雖然試探性上漲,但仍缺乏下游需求的實質性配合。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